1429、快進十年
訂購好火箭發動機以后,考察團隊又在俄羅斯盤桓了將近一周,夏景行抽空去莫斯科國立大學、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等幾所知名大學露了一下面,在舉行演講的同時,還與俄羅斯大學生進行了不少接地氣的互動。
如同蓋茨、庫克來到中國高校演講一樣,夏景行頂著亞洲首富的身份為他走進俄羅斯高校演講增加了不少光環,而且臉書、油管、復興手機這些由夏景行一手打造出來的互聯網、科技產品在俄羅斯年輕人當中也人氣很高。
多重光環疊加之下,夏景行走進高校的幾場演講,可謂場場爆滿。
見大學生們這么熱情,夏景行自然順水推舟做了一些示好俄羅斯市場的舉動,比如代表復興工業與幾所俄羅斯頂級高校簽署了人才輸送協議,哦,不對,應該叫做校企共建。
優秀的青年科學家、天才少年,都有機會拿到一張前往中國的機票,到位于京城的復興工業總部園區從事科研工作。
次一點的人才,可以留在本地為復興工業俄羅斯分公司工作。
總之,夏景行為了吸收國際人才,拿出了應有的禮賢下士姿態。
復興工業做的是國際化的大生意,自然要有開放的胸懷,唯才是舉,不拘國籍降人才。
在對人才吸引力方面,復興工業與背靠硅谷的美國公司相比起來還是差了點。
要想長期對抗甚至是戰勝美國人,發現有不足之處,就應該去及時補足短板。
況且復興工業也不差這點錢,完全養得起幾千名甚至是上萬名外籍雇員。
這些外籍雇員的招聘標準與門檻要遠遠高于國內雇員,如果是平庸之輩,也犯不著費這么大的勁弄回國內去。
長遠來看,這么多經過層層篩選的外籍雇員加入復興工業,肯定會加大復興工業的內卷程度,造成資源不足的場面,甚至導致部分中國工程師、科研人員被淘汰。
有點砸自己人飯碗的意思,但卻是科技走向強大的必經之路。
往深處去想,硅谷公司為什么那么強大,有霸權撐腰是其一,是其面向全世界擴張的底氣;其二就是諸如中國、印度等國最聰明的人才都被吸引了過去,為其效死力。
現在夏景行試著引入一些外籍人才,相當于引入一條鯰魚,讓復興工業整潭水活起來,加強人才儲備的同時,也讓內部保持一個良性的競爭氛圍。
如果中國員工看不慣外籍雇員拿高薪,那就用過硬的技術實力去超越他們。
而且復興工業引入一些真材實料的外國人才,總好過被那些洋垃圾浪費國內的資源,搞得民眾產生抵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