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亦如屈子,夢入大江
“仲浦,別生氣,孩子嘛,就這樣!!”孟鄒待兄弟倆走后,笑著安慰道。
然而,仲浦先生哪會為這點事生氣,只是心里沒來由的有些擔心,因為遐延和遐喬離吳稚輝走的太近了。
吳程倆家是世交,因此仲浦先生對吳稚輝的為人很是清楚,此人絕非是什么善人,只是善于偽裝。
此番讓兄弟倆一起去首都,一是想盡一盡父親之責任,另一方面則是想切斷兄弟倆與之聯系。
“我是擔心這倆孩子,與吳稚輝走的太近,這人我太了解了,反復無常之小人!”仲浦先生深吸一口氣,滿滿的都是擔憂。
“吳稚輝此人風評還行啊?”孟鄒卻是疑問道。
因為在世人的印象里,吳稚輝的形象一直以敢說話,真性情著稱,乃是公認的誰都敢罵,在罵人這一塊,更是與太炎先生能相提并論。
而且其還是著名的1911大事件的元老,一直以來致力于宣揚教育和科學,與孑民先生等創建了法華教育會,資助華夏學生前去琺國求學。
“知其面,不知其心而已!”仲浦先生吹著熱茶上的熱氣,眼神犀利,侃侃而談說道:
“從一件事就能看出其人品如何,他與湯皖之,錢玄的老師——太炎先生的恩怨。”
這就是著名的《蘇報》案,1902年,意氣風發的孑民先生在滬市創辦愛國學社,準備組織人手寫文章,鼓吹反清廷言論。
從曰本流亡而回來的太炎先生,吳稚輝相繼來投,還有兩個名士則是章士釗先生與鄒容先生,五個人齊聚一起,準備搞個大事情。
其中有幾篇文章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篇是鄒容先生的《革命軍》,令兩篇則是太炎先生的《序革命軍》與《駁康師革命書》。
這些言論在當時的清廷看來,簡直無法忍受,大逆不道,于是下令兩江總督督辦,辦案人員為俞明正,為后補道員,即刻緝拿這幾個人。
孑民先生不知道從哪里搞到了這個小道消息,事先通知了小伙伴們,準備開溜,先避開這個風頭再說,等這陣風頭過去了,回來接著干大事。
哪知太炎先生就是不走,硬氣的很,當即說道:“勞資之前被抓了七次,這回不過第八次而已,你們走吧,勞資不走了,干大事的,哪能不流血,前有復生先生,后有我章炳麟,以啟世人。”
見勸不動,孑民先生和章士釗先生只好先溜走了,準備蟄伏起來,以后接著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