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撈錢都得吐出來
除了引起了軒然大波外,更是帶來了深刻的社會影響,尤其是對既得利益者的指控,那些乘機撈錢的人,如鯁在喉。
老百姓們終于發現有人替他們說話了,歡呼雀躍。
這篇文章直指著問題核心,辮子歸誰管,總要有個人出來收拾爛局吧。
啟瑞,當然也看到了,不過卻是背后驚出了一聲冷汗,因為其看出了這篇文章對自己的警告。
若是整件事被捅出來,首當其沖便是啟瑞,然后才是其余人,至于還在上任路上的老總馮國璋也跑不掉。
輿論的威力,他們都是見識過的,被全國人民戳脊梁骨,這種滋味不好受。
剛好,文章給啟瑞點明了一條路,那就是找那些支持復辟,乘機撈錢的人的麻煩,還可以順水推舟。
因此,啟瑞暫時忍著心中的不安和怒火,一方面派菊長去查文章的作者Loviner是誰,另一方面,著手貼出安民告示,準備行清算流程。
顯然,在保密這一方面,邵飄萍先生吸取了之前吃過的虧,這回很是謹慎。
刊登的中文稿是邵飄萍先生翻譯后的,事后不僅銷毀了湯皖的英文原稿,更是言稱作者是洋人。
線索到了這里就斷了,再也沒有辦法查下去,因為公館區,當局是沒有資格進去調查的。
至于,事后清算,這項工作實在是太簡單了,菊長輕車熟路,先是請人回來喝茶,也不嚴刑拷打,但就是不讓出去。
只等著社會輿論的發酵,每天都給他們報紙看,卻是不讓有回應,只能干看著,啥事也干不了。
久而久之,扛不住的人只能花錢消災,只要一個扛不住,就會形成連鎖反應,進而進來喝茶的人都花錢了事。
錢到手了,那么回收辮子的工作自然就能開展了,借此,還能提高啟瑞的名聲,真是兩不耽誤,何樂而不為呢。
而那些喝茶的人出來后,冤有頭,債有主,自然要找搞事人的麻煩,只是,連啟瑞都找不到,更何況他們呢。
湯皖以為自己做的足夠隱秘,沒有人知道,但是忽略一件事,那就是人的直覺。
菊長雖沒有證據顯示是湯皖干的,但是冥冥之中的直覺顯示,這件事和湯皖脫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