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 都是皇帝
對遼朝戰事不利,其原因有二:遼朝戰士同樣善戰,他們的人口比西夏還多了三倍,有著充足的兵源。
其二,則是國力,西夏重武而忽視了民生,西夏的國土本就大大的小于遼朝,再加上不重視商業,國庫常年都處于入不敷出之境況,這仗怎么能夠打得贏?
但傅小官不一樣。
他統治武朝的兩年多時間里,一直在大力的發展商業,據說武朝的稅入比他登基之前翻了兩三倍達到了六千余萬兩銀子,這在西夏是不可思議的。
他憑借著強大的國力,在和三國的一戰中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一切!
他沒有陷入像西夏和遼朝那樣的持久戰中,他在平定了三國之后迅速的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甚至就連武朝這個名字也改掉了。
大夏誕生,便意味著一個嶄新而強大的國家誕生。
他在大夏誕生之際,首要的政策又是安民和大力發展商業——他基本上可以高枕無憂了,除非內亂,否則哪怕是遼朝,恐怕也不敢輕易來撩大夏的虎須。
遼朝和曾經的荒國勾結計劃失敗,所以遼朝對西夏的戰爭是打打停停。而今想來,恐怕是遼朝知道敕勒川這塊肥肉吃不下去,所以對西夏之戰才變得有如雞肋。
這一次是受了大夏皇帝傅小官的親筆邀約,他必須得低下他那顆高貴的頭。
為了西夏的子民,也為了拓跋氏的千古江山。
他希望的是大夏皇帝能夠調停西夏和遼朝之間的關系,只要大夏出面,遼朝停止對西夏之征伐,西夏才能有修生養息之時間。
否則,這樣拖下去,西夏會被活生生給拖死。
“這觀云城……比之咱們的興慶府不知繁華了多少。國師放心吧,朕知道怎么做。”
拓跋玉拱手,“多謝陛下,此乃西夏子民之幸!”
拓跋望放下了兩條腿,他俯過身子看向拓跋玉問道:“你說,要是遼朝當著大夏皇帝的面不屈服,怎么辦?”
言下之意,是大夏距離遼朝那么遠,大夏值得為了西夏去遠征遼朝么?
拓跋玉沉默片刻,“聽說這次耶律慶僅僅是派了個使者前來,就是遼朝丞相耶律丹。耶律丹是個老謀深算圓潤人物,耶律慶既然派了他來,其一是不想得罪大夏皇帝,其二……恐怕還會給大夏皇帝送一份厚禮,請他不要干涉兩國之事。”
拓跋望心里咯噔一下,要論送禮,西夏雖然也帶來了足足四輛馬車的貢品,但肯定比不過遼朝貢品的豐厚啊。
這怎么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