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章 心肌減肥手術
心臟每個缸之間,缸與管道連接處的出入口,都有單向開放的活動閥門,這種單向閥門可以保證血液單向流動,而不回流混雜。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以理解為心臟變得肥胖,尤其兩個心室之間的閥門最容易肥胖,心臟肥胖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導致腔室管道空間狹窄,特別是在收縮期時,肥胖的室間隔突入左心室,并且二尖瓣前移與突出的室間隔相接近,更加加重流出道梗阻。
心臟泵因為通道阻塞,無法將足夠的血液順暢地泵出,所以就出現缺血血氧的癥狀。
而如果不僅僅是室間隔肥胖,連左心室也出現肥胖,就會出現舒張后空間不足,空間不足導致接受的血液體積不夠。
這樣,收集的血液數量本來就不夠,現在還因為堵塞不能全部送出去,這就更加缺血血氧。
手術就是給肥胖的心臟減肥,打開胸腔,切開主動脈靠近心臟的部位,從主動脈切口進入,將增厚的心臟從里面切掉一層肉,讓它變薄變瘦,以疏通阻塞的通道,擴大狹窄的空間。
這種病例,左室和室間隔都嚴重肥厚,很可能術中出現切除不足,一旦切除不足,導致手術效果差,即使暫時緩解癥狀,幾年后又會復發,那時需要再來一次手術。
切除不足不行,切得太多也不行,切得太多容易造成傳導阻滯、室間隔穿孔等并發癥,極有可能需要置入永久起搏器,心臟的正常搏動終生依靠機器輔助。
就像一個人減肥,減得不夠,還是胖子;減少得太厲害,皮包骨頭,走路都沒力氣,靠人用輪椅推著。
這種病例,傳統的手術方法效果肯定不太好,風險還高。
所以楊平不想再沿著傳統的路子來做手術,既然自己有條件,為什么不試試更好的方法,自己應該充分利用系統空間,進行積極探索,創造出一些新方法。
于是楊平開始對這方面的論文和專著進行了大量溫習,雖然以前也看過很多論文和專著,但這次是有針對性的溫習,效果會不一樣。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根據發病率推算全國有200多萬人患有該種疾病,但每年接受手術的患者不足1000例,因為手術難度高、風險高,能做手術的醫生少,愿意做手術的病人也少,很多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療。
為什么傳統手術難度高風險高,因為傳統手術是打開胸腔,從主動脈進入,從主動脈切口往心室,猶如管中窺豹,看不到肥厚部位的全景,所以手術視野和操作空間嚴重不足。
楊平思考,如果發明一種切除器械,不從主動脈進入,而從心尖的部位直接進入心臟。
這樣在彩超監視下,整個左心室一覽無遺,沒有手術視野限制。
同時器械可以接觸到整個左心室內部,做到任意切割,也不存在操作空間限制。
從論文和專著來看,還真有人這么做過,有醫生已經發明心尖穿刺消融術,從心尖穿刺,實施消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