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七十二:還不錯
且去罷,去開辟屬于你們自己的王國,去與你們的臣子士卒和百姓,共甘同苦。朕希望你們都能成就一番偉業(yè),最多十年后,朕與你們的母親……對了,還有這些,到時候皆為國老的大臣們,一同去周游列國。
朕希望,到時候你們能在你們的乾坤宮中,會宴我們!”
……
待諸皇子去了坤寧宮見后妃后,賈薔見張潮、萬良、趙霽、于萬洲等軍機大學士無不面色擔憂的望著他,便笑道:“諸卿不必掛懷。既然百姓之子能出海,士族子弟能出海,諸卿子弟也能出海,都是為了大燕鑄就萬世之基而出力,那么天家子弟,就更沒有躲在后方安享富貴的道理了。
他們不僅要出海,還要去最艱難,條件最惡劣的地方,為大燕鎮(zhèn)四方。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又豈能只是一句空話?”
元輔張潮感慨道:“得天家如此,真乃社稷之福也。”
萬良亦笑道:“天家尚且如此勤勞苦作,不畏艱苦,天下人還有誰有資格偷懶?”
趙霽則道:“不止諸皇子們開疆拓土,自謀封國讓人敬佩,太子殿下以儲君之身,入底層親力親為,鋪設鐵路,同樣讓天下臣民為之震動,勤勞苦干之風必然大漲!”
卻也不是沒有質(zhì)疑聲……
“勤勞苦作當然是好事,皇子們開疆拓土親建封國,而不是于大燕疆土上分封,更是極圣明的決策。但是,倉促間調(diào)動數(shù)以百萬計的民眾興造鐵路……且不說這鐵路到底是好是壞,只這般規(guī)模,已不亞于始皇帝修長城和隋之大運河的挖建。治大國當如烹小鮮,突然上馬這等龐大的工造,便是以大燕如今的國力,也絕非謹慎之舉。即便以藩民、外省之民為主要勞力,卻也有苛政虐民之嫌。”
禮部尚書張博面色肅穆的說道。
張博今年已過花甲之年,德行操守世之矚目,負天下望,為官清廉不說,也是實干之才。
自縣令、知府一路做到今日的禮部尚書,大燕官階幾乎一個不落,便是以賈薔的目光來看,此官都是干臣。
也正因此,張博開口后,太子李鑾不敢小覷,就要開口辯解,就見韓琮一步出列,淡淡道:“鐵路的修建,對于今時今日的大燕,又豈是秦皇修長城、煬帝挖運河可比?百萬勞力,以藩民和外省之民為主。
畢竟,若無社稷之功,又豈能真正成為大燕百姓?老夫親自和他們交談過,不止一二人,而是成百上千,包括東瀛、新羅、安南、呂宋等丁口,他們都愿意付出勞作,以換取成為大燕之民的榮耀,而且,此愿望十分強烈!所以,苛政虐民之說可以休矣!
大燕百姓苦熬苦掖了幾千年,吃了多少磨難,古來幾千年,因苦難而死的百姓之尸骨堆積起來,雖泰山之高亦不能及也。
終逢圣主降世,改天換日至今,百姓好不容易才能過上幾天好日子,藩民和外省之民因戰(zhàn)敗而歸化,就能享用大燕百姓之榮耀,天下豈有這等好事?
你張朝墉雖是道德君子,卻也當分內(nèi)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