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八十八:汗流浹背
“吾皇圣明!”
百官虔誠跪拜。
圣天子三年不開口,開口便事關民生之重,他們心中萬分敬服。
于萬洲出列躬身道:“圣上金玉之言,臣等領受。其實這些時日,臣于軍機處,也曾對諸位同僚談及此事。過往因交通往返不便,大燕疆域過于遼闊,所以許多事沒甚好法子。便是民間也有諺語,道強龍難壓地頭蛇。但如今南北火車已通,萬里之遙也成坦途,再提甚么天高皇帝遠,就說不過去了。”
賈薔聞言,滿意笑道:“愛卿辦事,朕是信得過的。是啊,南北鐵路已經開通,便是長江天塹,也將以鋼鐵之橋鋪成通途!且從今往后,無數鐵路將會勾通大燕每個省,乃至各大道、府。千里之遙,一日既至。既然如此,那么不止京里的御史、刑部的官員、大理寺的官員,便是諸軍機閣臣、六部堂官,都可常去下面走走看看,視察一二。不體察民情,怎知民生之苦呢?”
于萬洲笑道:“就怕會叨擾地方啊。京官還是窮,一旦出去了……”
賈薔聞言哈哈笑道:“于愛卿倒是敢說真話,不過大理寺和御史臺不就是監察百官用的么?如果監察不利,那說明大理寺和御史臺有問題,存在漏洞。既然有疏漏,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實在不行,還有繡衣衛在……”
于萬洲忙道:“圣上所言甚是,不過還不必出動繡衣衛。唯有遭遇危及國朝安危之時,方可出動繡衣衛。其實早在元武三年起,朝廷就受圣上之旨意,不斷往外派遣御史官員。只是因為大燕著實廣闊,言官自京城出發,還未至地方,消息早就傳了過去,意義也就不大了。如今卻是不同,當有奇效。”
賈薔聞言呵呵一笑,道:“好,且聽愛卿的。朕也相信,朝廷諸部堂間通力合作,必能解決此難。不過,朕且再最后啰嗦幾句。以朕之見,朝廷可不定期的往各省、府派遣巡查小組,小組又可分明暗兩隊。明者,聽取民聲控訴。但很顯然,許多百姓礙于兇威,未必敢出面,所以還要有暗隊,暗中巡查。
朕于政務一道,并不擅長,能提出的建議,也就這么多了。余下的,都要靠朝廷上的諸臣工們,以不世之才,愛民之心,來不斷的完善。
朕的先生曾與朕言,于愛卿乃不世出之奇才,若將青史上所有名相排個序列,他相信于愛卿可排前三……”
此言一出,殿內無論皇子還是文武官員,無不嘩然一片。
這個贊譽,著實有些太過驚人。
而且,若只出自林如海之口,也就罷了,誰都知道,于萬洲當年能從年能從藩土直接調入京中為官,三年后直入軍機,有林如海的力薦。
可賈薔當著滿朝文武這般說,顯然已是認可了這種說法。
只是,于萬洲這些年雖然做的不錯,尤其是在接任突然離世的張潮留下的重擔,擔任元輔前,就已經以超強的手腕,強勢推動義務兵役制,使得大燕每年從本土上往藩土、外省固定輸出上百萬的義務兵。
這些義務兵最大的作用,就是成立生產建設兵團,開發藩土、外省的沃土,使得朝廷對四大藩土和諸外省的開發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