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先斬后奏
封建時代,皇帝也會反貪,可是為什么越反貪官越多?
這便不得不說封建時代的官場潛規則。
朝中出現正直清廉的好官,皇帝自然也欣慰,但是大多數皇帝更喜歡貪官。
不光因為貪官喜歡拍馬屁,討皇帝歡心,還因為他們有把柄在皇帝手里。
在帝王心目中,文武百官不過是幫他放牧百姓的獵狗而已,官員貪腐就是他用來拴狗的鏈子,也是朝臣給皇帝交的投名狀。
有了這個鏈子,皇帝什么時候想收拾貪官都可以。
這樣的官員也更容易被信任。
而對于那些兩袖清風的清官,皇帝想控制他們就要找其他由頭。
這就是皇帝喜歡貪官的原因。
這也算封建朝堂上的潛規則,幾乎所有官員都明白。
只不過有些聰明人知道尺度,從來不犯要命的事情,這樣既給皇帝交了投名狀,可以受到皇帝的信任,以后事發了,也最多罷官回家,不會把一家老小的命丟進去。
但是人類的貪婪是無窮的,很多人最開始也是這么想的,剛開始也的確保持著底線,然而后來受到的誘惑越來越多,便漸漸的開始迷失自我,做事也越來越大膽。
九公主這次挑選的,就是那些迷失自我,罪大惡極的貪官來下刀。
這些人貪得多,罪孽大,一旦殺了,不光他們貪污而來的錢財可以充盈國庫,還可以給百姓傳達一種皇帝要決心反貪的態度,讓百姓覺得皇帝是跟他們站在一起的,有利于凝聚民心。
被念到名字的大臣之前還心存僥幸,認為皇帝不會一下子處理那么多重臣。
但是當大理寺卿念出他們的罪證時,所有人都明白了陳佶的決心。
按照大康律例,這些罪證足以讓他們抄家滅族。
罪狀實在太多,大理寺卿足足念了一個多時辰都沒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