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第457章 起兵
唐軍求戰之心頗切,他又何嘗不是如此?
這幾乎就是決定晉地歸屬的一戰……他努力不去想象,此戰勝后會是怎樣一個美好的景象,他更不會去想一旦敗了會如何。
他的眼前,已經是只有這十數萬的李唐大軍。
已經不用再召集眾將議論軍事了,該做的準備早已做好,戰術上的考量也已成熟,只待一戰罷了。
李破當即傳令給尉遲恭,步群,劉敬升,羅士信,王智辯,薛萬徹等人,令他們領兵南下。
沒有什么依計行事的約束,大隊騎兵該做什么,其實非常的清楚,在沿途趁機重創唐軍,就算無機可乘,也要截斷唐軍后路,動搖唐軍軍心。
近百里的路程,不算短,也絕對不算長,急行軍的話說是朝發夕至也不為過。
而李破給唐軍定下的行軍日期是三到四天,因為他在遼東是見過大軍行進的過程的,糧草輜重會拖慢大軍的腳步,尤其是想要與敵決戰的步軍,他們要留出充足的體力來進行廝殺。
一天下來,走三四十里是正常的行軍節奏,如果沿途還有敵人持續騷擾的話,這個速度會更慢。
所以,三到四天之后,唐軍應該才會進入李破預設的戰場,平遙南邊十余里處,一個頗為開闊的地帶。
到了那個時候,形勢已經算是完全反轉了過來,并代大軍背靠平遙,戰有不利的話還可以退守營寨,唐軍卻已經沒什么后路可言了。
在數萬騎兵面前,一旦失敗,就算有些幸運兒能拼了命的跑回介休去,也過不了雀鼠谷了。
之所以未曾選在平遙城下,這不算是李破的意思,眾將都以為,平遙城小,外設營寨的話,兵力分散之下反而對人數眾多的唐軍有利。
尤其還限制了騎兵的戰力,而等唐軍一旦站穩腳跟,并立下營寨與并代大軍相持,用騎兵沖陣的損失就會大的讓人難以忍受。
所以不如選在開闊之地,跟唐軍決一生死。
其實,不管步軍將領們愿不愿意承認,騎兵都是并代大軍最鋒利的刀刃,也是此戰勝敗之關鍵所在。
三四天的時間,李破不會預先進入戰場,他要看看唐軍在騎兵騷擾之下的表現。
三萬多騎兵在野外對行進中的十余萬步軍會造成怎樣的傷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