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書院(二)
他沒有跟封德彝明說什么,可他相信封德彝應該明白他的意思,也能把事情辦好,而他的目的則是讓長安書院成為長安城中有數的標志性建筑。
如果哪一天人們一來長安,首先想到的便是去長安書院左近觀瞻一番,那個時候就是瓜熟蒂落的時節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眨眼間便進入了臘月。
長安徹底來到了平穩過渡時期,數十萬百姓在這個冬天里并沒有缺衣少食,**們也沒遭受大規模的清洗。
唐軍在接收了降軍之后,該走的走該留的留,也沒鬧出什么兵變。
所有的跡象都表明,新皇并不像以前謠傳的那樣獰惡,好像還頗為仁慈,于是官民之心漸安,慢慢恢復了平常的生活。
只是辭舊迎新之際,朝堂上的變動一直在持續當中,新的政治軍事集團正在融入舊的體系當中,同時也在改變著長安舊有的格局。
在秋天里郡縣時有反叛,一些城池也還在固守,守臣們因為各種原因不愿降順,所以戰爭一直在延續,一直到了冬天,大家就都消停了下來。
臘月初九,蜀中大捷的消息姍姍來遲。
正如李破所料,像劍門關這樣的天下名關的失陷多數都是非戰之罪。
錦官城中先就起了變亂,本來在聽聞柴紹已與梁軍罷戰,并來信勸慰之下,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終是向李孝恭低了頭,愿意遵令行事。
可李孝恭之子,益州長史李崇義為人挑撥,率人在劉弘基回去通州的路上欲將其圍殺于道途。
可劉弘基敢來見李孝恭,準備的是相當充分的,別說是離開了錦官城,便是在錦官城中,他也不信有人能殺得了他。
于是李崇義便糟了,本想來殺人,可卻被人給圍了。
捉住李崇義后,劉弘基自然大怒,以為李孝恭不講信用,欲置他于死地,可還猶豫著是不是李崇義因私怨才想來殺他。
可李崇義自以為是趙郡王世子,劉弘基不敢殺他,所以破口大罵,一口一個盜馬賊,一口一個賤家子,終于惹的劉弘基火起,一刀斬殺了李崇義。
至此不管是不是李孝恭的意思,劉弘基都沒有了退路,率人迅速回到通州,舉兵而起,欲要殺去益州,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李孝恭也宰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