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使者
一般來說在這個階段說明吐蕃人冷靜了下來,但你不用對他們抱有任何期待,吐蕃人只有在面對神靈的時候才會遵守承諾。
他們不相信敵人說的每一個字,所以他們自己也不會信守任何跟敵人訂立的約條。
吐蕃人使節的到來其實只能表明吐蕃人開始正視這個對手,并承認平地人有實力跟他們平等相交,不再將不再將之看做是一個肥碩的獵物。
就像吐蕃人不理解平地人的想法一樣,大唐的人們也無法深刻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畢竟大家接觸的時間還短。
涼州的官員以及唐軍的將領們其實都將吐蕃人視為另外一個崛起的胡人部族,突厥人明顯是最好的參照物,這無疑會產生不小的偏差。
不過雙方結下的仇恨是如此的真實,吐蕃人的暴行讓唐軍上下盡感憤慨,所以吐蕃使節們沒有得到任何的優待。
這本來就不是后來自詡禮儀之邦,優待各國來人的年頭,中原大地戾氣橫生,還遠沒到收斂起來表現雍容寬仁的時候。
大家的思維和行動都顯得很是暴躁,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才是當世的主流,尤其是大唐的軍人就更是如此。
駐守在積石鎮的唐軍將士根本沒容吐蕃人在積石鎮喘口氣,先就斬殺了幾個嘟嘟囔囔,口出不遜,好像沒鬧明白狀況的家伙,然后才用鞭子和棍棒讓來人徹底明白了他們的處境。
稍稍問明來意,唐軍便派了一隊人像趕羊一樣送他們去了北邊。
一路上由于唐軍士卒惱他們大冬天讓自己還要遭受風寒之苦,極盡虐待之能事,所以能到得姑臧的吐蕃人只剩下了可憐的八個人。
全都瘦身成功,凍的要死要活。
唐軍士卒最喜歡的游戲就是讓他們裸(和諧)奔,死一個就換下一個,他們表現出來的暴虐在某種程度上并不下于吐蕃人,吐蕃人的生命在他們眼中沒有任何的價值可言。
因為唐軍當中沒有任何優待吐蕃降俘的宣告,那么任何吐蕃人到了唐軍手里,便都形同玩物,連奴隸都算不上。
幸存下來的吐蕃使節的恐懼可想而知……平地人在他們心目當中的形象已經和他們神話傳說當中的魔鬼劃了等號。
實際上此時即便是在中原,使者也是個高危職業,諸侯們相互征戰廝殺,很多時候都會抱著先禮后兵的想法行事,以取得道義上的制高點。
可多數的使者都被人砍下了腦袋,王世充做過,李破也無例外,所以吐蕃人的遭遇也并不稀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