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對答
“臣以為想要恢復河南元氣,其重在于洛陽,此天下正中,往來便利,洛陽盛,則河南盛。
臣覺得將來天下再安穩些,可遷一些富戶到洛陽居住……臣知陛下仁德,不愿眾人受那背井離鄉之苦。
然河南貫于東西,接于南北,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實乃盛世之基也,陛下既有與天下人共享盛世之宏圖,哪能自縛手腳,以區區憐憫之情而礙大業?”
李破頻頻點頭,這話說的有理,嗯,裴弘大說的話好像一直有理有據,只是你從哪里聽說咱心軟的?
想當年咱帶兵去河北,把幽州之民遷入代州,可曾見咱猶豫過嗎?
可把洛陽經營的太好,這必然要影響京師長安師長安的地位,這是他來洛陽的一路上才產生的想法。
長安和洛陽各有好處,但李破認為整個中原的心臟只能有一處,而且要明確的樹立起權威來,不能讓任何大城奪了京師的光彩。
這有利于統治,東都和西京并列,本身就透露著割據的意味。
楊廣明顯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他遷都于洛陽,卻又無法把長安冷落在一邊不管,兩頭兼顧的結果也就是兩頭都不能妥善治理。
這對于中央集權統治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損害,所以他覺得洛陽不應該太好,也就無意仿效前人在洛陽設下行臺。
這明顯是他基于大唐戰略重心東移產生的思索……
裴矩這些言語并不能打動于他,而且他認為裴矩說這些,似有深意,是想看看他對待關西世族的態度?
當年這可是一個大話題,前隋君臣為此做出了非凡的努力,如今他李破當了皇帝,作為前隋舊臣的裴矩依次來做出些試探,也在情理之間。
也不怨他多想,眼前這人是歷經數朝的老狐貍,想的再多也不為過。
于是他笑了笑,輕描淡寫的道:“卿說的有些道理,只是洛陽風水好像不太好啊,自古以來,也只漢時光武帝能在此成就基業,其他人可就沒那么幸運了。
魏晉在此流連,國祚甚短,北魏,北齊以此為據,連年征戰,屢出暴君,楊廣在這里亡了國,李密,王世充之流沐猴而冠,區區數載便紛紛肝腦涂地。
卿說洛陽盛則河南盛,那換句話說,洛陽紛亂,是不是河南也要跟著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