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進兵
這和戰爭很像,戰機稍縱即逝,錯過了就不會有重來的機會,好在他雖然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但對戰爭卻有著天然的嗅覺
其實率先過河的不止陳圓所部,還有尋相率領的三千騎兵,只是尋相所部未走浮橋,而是由船只運送過河。
這三千騎兵過河之后,并未在岸邊多做停留,直接向東北方向而去。
唐軍主力還留下了一千騎兵,其中有隨張公瑾等人一起到來的五百騎,加上從新羅,百濟招募的五百多騎兵,這些都留在了中軍,作為了李靖的親軍。
陳圓所部過河之后,左屯衛大將軍趙世勛率五萬人過河,過河之后在岸邊稍事休整,便率軍向西北平壤城方向進兵。
這一次,唐軍一直行至平壤城東三十余里處才停了下來,并就地扎營。
高句麗人已在平壤城嚴陣以待,此時高句麗人早已把平壤城變成了一座像刺猬一樣的防御工事。
平壤城雖為高句麗王城,更是遼東以及半島上的第二堅城,嗯,第一的無疑要數遼水岸邊的遼東城。
平壤城自然比不得長安,洛陽,甚至是與晉陽,江都,江陵等中原名城大邑相比也不足以相提并論。
可當高句麗人聚集國力,打算死守平壤城的時候,還是將這里經營的彷如鐵桶一般。
具體防守平壤城的人馬有多少,唐軍也無法得知,只是看如今平壤城的樣子就知道,人馬絕對不少于二十萬眾。
高句麗人在防守平壤城上,幾乎做到了全民皆兵,在唐軍枕戈以待的時候,高句麗王發出王令,召集了高句麗西部所有部族村落人等來到了平壤城,修建了無數的防御工事。
& 男女老幼盡都在征用之列,挖壕挑土,收集運送糧草,修繕城池,建立營寨等等,到了這一年的八月初,戰爭爆發的時候,以平壤城為核心,高句麗人在城外方圓二十余里的地界上,修建了不知有多少營寨。
所以并非是趙世勛不愿率軍直驅平壤城城下,而是三十多里的距離,敵我雙方便已能相對而望。
之前雖說探報已經大致描繪出了這里的景象,可趙世勛來到此處,真正親眼見看到了這一切,卻還是狠狠的揪了揪自己的胡子。
唐軍將要面對的不是典型的攻城作戰,而是像當年南陽之戰一樣的戰事。
凡是領兵將領,誰也不愿碰到這種局面,即便是像趙世勛這樣的悍將,同樣不愿面對這種依托城池一味死守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