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2章信心
那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所以在漢時出現,晉末戰亂當中得到發展的重甲騎步兵,在隋末戰亂當中卻被干脆的淘汰了出去。
一個是諸侯們的財力不允許他們這么揮霍之外,另外就是重甲騎步兵在戰爭中的作用實在有限,需要用他們來打開勝利之門的戰事寥寥無幾。
而且笨重的他們也越來越適應不了千變萬化的戰局就算是沒什么組織的農民軍,怕是也不會等著鐵罐頭沖過來,一旦大軍中出現這些出現這些怪物,人家掉頭也就跑了。
不過高句麗人確實很有中原大軍作戰時的風范,不愿意在構筑的營寨當中做縮頭烏龜,先就打算迎頭痛擊,給立足未穩的唐軍點教訓,順便提振己方士氣。
這在中原兵法中是很常見的道理,尤其是守城之戰,往往守軍不會老老實實的固守城中,等待敵人圍困或者攻城,都要想方設法出城與敵人交戰,打破敵人的戰略部署和交戰節奏,讓敵人不敢全力攻城。
看上去高句麗人準備了很久,不住有兵馬從營寨當中涌出來,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里,就有五六萬人排開了陣勢,緩緩向唐軍方向移動,來到相距不足五里處,他們停了下來,后面卻還有高句麗的兵馬在不住的加入他們。
唐軍列陣不比他們慢多少,列陣完畢,稍一整理,大軍便在各部將旗的指引之下,緩緩向前,在高句麗軍陣不遠處停下了腳步。
此時從天空望下去,密密麻麻的軍陣排開在方圓數里之內,頭頂上飄揚著各色旗幟,隨著兩軍對峙,寒意漸濃,殺氣嚴霜。
軍官們的呼喊之聲此起彼伏,高句麗的騎兵也陸續在陣中出現,足有數千騎之多。
但這并不能動搖唐軍的士氣,沒有什么遠來疲憊,準備不足或是水土不服之說,唐軍為此戰做的準備不比高句麗人差,只是兵種構成上沒有高句麗人那么齊全而已。
后續的大軍應該還在趕來的路上,但趙世勛并不打算退卻。
左屯衛大將軍將旗之下,趙世勛立于陣后高處,心頭一片火熱,數載悠悠即過,自魯陽關一戰過后,他趙大將軍就再也未曾身臨戰陣。
對于他這樣從戰陣廝殺中成長起來的將領而言,不論是長安,還是雁門,都仿若囚籠,猛虎一旦進了籠子,日子長了哪還有精神?
這些年他的夢中都是刀光劍影,跟人說話也都是從前如何如何,爪牙漸鈍間,和其他那些沒仗打的將軍們差不多,都是心事漸重,睡不安枕。
如今又能領兵于外,對于他來說那還有什么可說的,若不好好宰殺上些高句麗崽子,他也不回去大唐了。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雨后的空氣,香甜無比,和鮮血的滋味一樣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