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諸事(一)
其實就這一件事,元貞七年一年的時間都不太夠用,能用兩三年把半島上的人都送來大唐務工,就算不錯不錯的了。
除了這事之外,就是即將開考的科舉京試,這是大唐的第二次在長安進行大考,人數(shù)上就比第一次多了近一倍,科目也相應的增加了一倍,各科也都有所增選。
自科舉以來,入仕的條件也明確了下來,并沒有全面的廢除察舉之制,尤其是在官場內(nèi)部,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沒有人推薦,光憑吏部考評是不成的,不說如何保證吏部官員有多清廉正直,只說人性上面,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不然的話哪有那么多貪腐之事?官員們總會利用手中的權力來謀得利益,展現(xiàn)自己的權威等等,這是無法杜絕,只能加以控制的事情。
所以大唐在唐典中有著明確的列出今后凡不經(jīng)科舉應試入仕之人,晉升所需的諸般條件,非常嚴格的控制住了源頭,增加了那些靠關系進入官場的人們的晉升難度。
換句話說,科舉將來必定是年輕人入仕的第一選擇,只有那些競爭不過別人的家伙,才會放棄科考之途,選擇其他的方式入仕。
察舉制和科舉制度并行,是此時官場的一個新興特點。
今年開的這一科應試的人就非常多了,說明科舉已經(jīng)漸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是那種可以放心讓家中子弟來參加的一種選官模式。
京試對于朝廷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每一次京試也都是對朝廷的組織能力一次考驗,朝堂上下也都在關注著這件大事。
…………
另外還有今年夏天跟突厥人會盟的事情正在商討之中,三省六部都脫不了干系,時間有些緊迫,和突厥往來通信就要耗費不少的時日。
在五六月份會盟之前,兩國要定出會盟時需要商討的各項事宜,不論是李破還是朝中的重臣們,對于此事的看法都很一致。
那就是突厥人有所急迫,突厥那邊傳來的消息也是如此,突厥王庭正在把目光投向西方,眼瞅著一場重新收服西域的戰(zhàn)爭就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