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原本可能只值1個億的企業(yè),瞬間就被VC吹成估值25億。 大家一塊兒愉快的吹牛嗶,再去找第二輪融資。 反正就這么一路吹下去,一直吹到有接盤俠,或者上市為止。 如果沒有,A股上市,投資機構撤出,然后股東套現(xiàn),仍然很完美。 大家一塊兒血賠。 謹慎的吹牛嗶,耐心的挑漂亮小母牛,找那種可以炒起來的獨角獸來投。 回購條款。 相當于一個保障性的兜底,用來安投資機構的心。 以上市做例子—— 沒能上市,投資機構被回購股權,拿到當年投的那筆錢,基本上是年化4%左右的利率,剛好抵過銀行存款利率。 都可以談。 人家擔著的風險更大了,很合理。 如此特殊的條款,意味著什么? 那怎么把外界的信心提振起來? 要么是徐新、張磊之類的頂級投資人,要么是阿里、疼訊之類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流氓,不管誰站出來背書,跟投的都會蜂擁而上。 所以王公子能怎么辦? 思考到這里,汪言已經(jīng)完全確認王思明想干什么了。 結合著金融和心理學兩大領域的專業(yè)知識一猜,王思明的算盤,頓時洞若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