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沒完呢
而在媒體人的眼中,自然從校長辦公室的秘書,還有一些個領導這邊,打聽到了關于這個視頻藝術隊的建立過程。
青山日報的記者王涵旁邊是青山都市報的一名叫做劉芝蘭的女記者,以前打過交道,是友媒的熟人。所以在劉芝蘭面前,王涵放得開,說道,“以前都聽說這位劉校長是個網(wǎng)紅校長,語出言論時常很是驚人……不過在社會上,還是有爭議。之前還有個江州的教授,在江州那邊的媒體發(fā)文,抨擊劉校長這種什么都敢說的行為……”
王涵道,“可今天聽說了這個商院作品的入圍過程,還是很有些傳奇的……”
劉芝蘭記者的敏銳讓她挑眉,“咦,怎么說?”
“這個叫陳一聞的同學,之前是靠著一部搞笑動畫,得到了青山市一個獎。后來商院發(fā)覺這是個人才,于是就支持他,這個陳一聞,成績不好,眼看著正常畢業(yè)的話,學分有差,于是就借此向劉孟添提意見,要讓商院解決他和他那群隊友學分的問題,提議學校以藝術團方式給他一個隊長,可以走藝術團加學分,彌補他們平時的學分差距。”
劉芝蘭瞪大眼睛,“還能這樣?向校長討價還價……那,這么說來,劉校長,他們商院同意了?”
作為對教育口的記者,劉芝蘭這些年走訪過不知道多少高校,可高校之中,學生歷來都是處于弱勢的地位,只有一件事學校實在是做得差勁,在學生中引起公憤了,學校可能才會出面妥協(xié),但這種情況少之又少。
畢竟高校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半義務性質(zhì)的教學,最大的補貼經(jīng)費來自于教育部和學校經(jīng)營的各種項目,經(jīng)費并不來自于學費,就學生那點大學學費,每畢業(yè)一個學生,學校都要倒貼錢。校方自然面對學生有天然的強勢。而且更多時候高校對學生的妥協(xié),也基本在于改善學生食宿環(huán)境上面,沒有誰說一個學生或者一群學生,敢向?qū)W校為他們提特權(quán)。
“可不是。劉校長立即讓他組建了視頻藝術團隊,為此還引起了商院一些人的不滿,這里面有商院的領導層,還有老教授……理由還是那樣,覺得劉校長為了宣傳,本末倒置,什么都不顧。后面的事情,就是這個了,首都大學生電影節(jié)啊,這個陳一聞的團隊拍得微電影殺進去了!今年咱們青山市還有個好消息,青大也有一個作品殺入。”
王涵道,“我采訪了這么多年的高校,五六年了吧,這還是首次聽到說我們青山市有作品入圍首都電影節(jié)的。聽說那個賽事都是給首都的那幾所高校包圓了的,就是人家一群頭部院校刷圈子刷國內(nèi)影視圈話語權(quán)的地方。如今咱們青山市兩個高校團隊雙雙殺入,哈,首都電影節(jié)那邊怕不是要攪起腥風血雨!”
劉芝蘭眼睛瞟了一下這位友媒跳脫的同業(yè)一眼,道,“你也知道那是人家學界占領話語權(quán)的地方,咱們青山能有作品殺入就不錯了,還腥風血雨,你以為武俠小說呢!”
“哈哈!想想也不行嘛,咱們寫新聞的,要把這種煙火氣,江湖氣寫出來,貼地氣,買報紙的人才愛看……喏!我和商院校辦的董秘書關系不錯,本來是我的獨家,分享給你了,別忘到時候給我線人費啊!”王涵笑著開玩笑。
劉芝蘭懶得理他,看著臺上劉孟添已經(jīng)和陳一聞那群學生們站在了一起,對著鏡頭,大家都擺出了pose。
劉芝蘭看劉孟添,都覺得這位商院校長,氣質(zhì)都突出了許多。能從萬千學生中把潛力股提出來,還能千金買馬骨,接受對方的討價還價,放任對方一群興許在各自專業(yè)并不出色,但有潛力的一群人去揚長避短,去拼搏他們的夢想。如今收獲了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局面,這真是一件極好的事情啊。
劉芝蘭扭頭,看向周圍的媒體同行,大家果然都好像在想同一件事。
“什么地方能看到他們的作品?”
“組委會網(wǎng)絡公布的時候吧,還要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