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八 分配風雨點數
李鄲道直接收走:“侯爺,那我就不客氣了。”
“你算是有能耐的,說實在的,比田黎有上進心,也肯做事,就是喜歡鬧騰,本以為你今日也要鬧騰,卻不想還老實了。”
李鄲道一瞥,幻姑已經帶著魚人薩滿,自偏殿出去了,心道:侯爺您這話可說早了,我還沒開始鬧騰不能說我不打算鬧騰啊。
轉移話題:“侯爺,我跟著那位府城隍聊一聊。”
這延州總管府城隍叫魏運華,是漢朝人,因為政績卓越,被本地百姓祭祀,成了城隍神,一直是兢兢業業,只是用力過猛,又不懂天地自然之道。
此時只得了一尺的風雨點數,已經愁死了。
一尺風雨點數,換句話說年降雨量,低于四百毫米。
而四百毫米降雨量,又是劃分半濕潤和半干旱的分界線,也是北方和西北的分界線。更是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分界線。
四百毫米以下,基本是種植不了田地的。
“魏府君!魏府君!”李鄲道勾搭上去:“我有一樁買賣跟府君做。”
“原來是李縣,你有什么生意跟我做?”魏運華此時愁眉苦臉,覺得回去只怕城隍廟都要被砸了。
“府君不是缺風雨點數嗎?”
“怎么?你好送我一些嗎?”魏運華問道:“我那地界明年大旱是少不了了,你地界小,全借給我了,也顧不得我三州三縣之地。”
“我這點雨水今年也是剛剛夠用。”李鄲道呵呵道:“但是也可以幫您做個中人,去借一些。”
“哪個會借?天下造化共有一石,你多我就少,風雨點數更是重中之重。”
“總是可以借的嗎!秦嶺三神隔絕南北,阻撓風雨,我給您做個中人,您帶我,他們漏出一點云氣,飄到北方來,攤到我們這來,起碼多出一尺均數。”
李鄲道說道:“別人沒有風雨點數,他們還沒有嗎?”
“你有多大面子?他們能聽你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