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五 傳法嶗山
“大旱之年, 瘟疫橫行, 飛蝗猖獗, 我嶗山長輩清盡全力,前赴后繼, 在烈日暴曬之下求雨無果,寧可活活曬死,也不肯落壇飲水, 只因愧對來嶗山祈雨的眾生百姓, 便一刻也不敢休息。”劉若拙道出嶗山如今人丁稀少的緣由。
“風(fēng)調(diào)雨順。”李鄲道看著香壇上面寫著的四個字。
“若非天師, 如何德感天地, 降下這一場救命的甘霖?”劉若拙真情實感,并非拍馬屁。
李鄲道嘆息一聲:“或許便是嶗山求雨的前輩, 已將雨水求來,萬應(yīng)乃靈罷了。”
便隨著劉若拙上嶗山上去。
果然看見素色鶴旗仙幡。
太清殿前,停棺數(shù)口, 求雨醮壇,還擺著那里, 并未清理。
李鄲道見之肅穆,請香拜之.
嶗山諸位道人見李鄲道認真祭拜, 不由得低聲抽泣。
李鄲道開口:“李唐天命被削,然興亡百姓苦, 若無災(zāi)殃,便難去其天命,若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君賢官廉,又如何能削去天命呢?”
“你們求不來雨,不是你們無能, 也不是昏君無道,如今新朝開辟,正是欣欣向榮之機,這干旱, 蝗災(zāi),霜災(zāi),其實不是前朝氣運反噬,因為其應(yīng)在突厥南下上。而是上蒼無端降下,以眾生百姓的姓名做獻祭,來損耗國運,天命。”
李鄲道開口道:“為何他們能降下災(zāi)殃,便是其手執(zhí)權(quán)柄,若他們手無權(quán)柄,如何能放肆。”
劉若拙聽了若有所思:“天師有何教我?”
李鄲道開口道:“貧道欲傳太清道法于嶗山,無需醮神,本我元神直達昊天元氣海,可改千里之天象。”
劉若拙一聽,立馬就要跪下拜師。
但是卻跪不下去。
李鄲道開口:“貧道只是代太清老爺傳法,我麻姑山玄真道也是太清道脈, 可為兄弟道脈也,不必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