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議論(上)
“謝官家稱贊。”汪伯彥難得大喜,復又繼續言道。“撤兵之后的安排與封賞,臣亦有腹案。”
“說來。”
“縱觀此戰,南北實為一體,其中楊惟忠、韓世忠、張俊三位立有殊勛,故韓世忠也當復承宣使,使其重新建節……”言至此處,汪伯彥微微一頓,方才鄭重其事。“而國事危難,何妨暫以武人暫充制置使?以張俊立淮西,以韓世忠立淮東,再以楊惟忠為南京(商丘)留守,屆時官家自在壽州,收劉正彥、丁進、辛道宗、辛興宗、王德、傅慶、張景、喬仲福、呼延通諸將在御前,并以淮南、東南財賦為身后根基,直控兩淮,遙控東京、南京,如此自然可以把控全局,興復在望!”
此言一出,草堂即刻嘩然一片。
當然會嘩然!
紛亂中,立在木棚下的小林學士心中連連感嘆。
須知道,這位玉堂學士看的清楚,汪伯彥今日所言明顯是籌謀已久,卻是借著梁山大捷與今日下蔡砲戰大勝趁機拋出的。
而這位汪樞相短短幾句話里,卻露出了不止一條的潑天籌劃:
首先,是武人正式出任帥臣……說實話,這是大勢所趨,靖康中便要在河北立藩鎮了,何況是眼下?而官家之前實際上也展現出了類似心意。
至于韓世忠立淮東、張俊立淮西更是此戰前便事實上做出的安排,稱不上驚世駭俗。
但是,所以說但是,這種話第一次公開說出來,還是堂堂樞相所言,總是有些讓人震動的。
其次,汪伯彥一石多鳥,還趁機以西府相公的身份,堂而皇之的拉攏了所有武臣,這讓給韓世忠作保的御史中丞張浚,在下蔡城與張俊幾乎一體的壽州知州趙鼎如何去想?
其三,這廝居然讓楊惟忠出任南京留守,而非制置使,即便是楊惟忠資歷過人,此番又有殊勛,也著實驚世駭俗了。
最后,也是最讓許多人震動的是,汪伯彥居然隱隱有讓官家長久留在壽州的意圖!
不是揚州、不是南陽,而是壽州本地!
這一建議,看似荒唐,但細細想來卻是多有可取之處,便是曾為壽州知州,家族勢力在淮南廣大的小林學士自己都心動了!
御帳前的木棚間一片騷動,趙玖也沉思了許久,卻是緩緩搖頭:“此事事關重大,何妨戰后再論?汪相公前面所言都很妥當,現在暫且只說梁山泊大捷戰后封賞便可……建武軍節度使楊惟忠為南京留守,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