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悖論
事實上,陳規陳尚書當日之所以上來便得到趙官家的格外信重,甚至將身家性命都托付此人,便是因為此人在面圣之前,也就是還做鎮撫使的時候,就曾經給趙官家遞交過一份長篇奏疏。
在那片數千字卻又結構明晰的守城綱要里,可以清晰的看出此人的軍事思想……一個是縱深彈性防御,所謂能多一層就不要少一層,能靈活就不要死板;另一個便是城防設計要以防砲為先,反擊手段也以砲戰為主。
而如果細細追究的話,就會發現,連縱深彈性防御本身其實也是依托于砲車大規模應用這一新生軍事現象,而對以往舊式守城方法做出的針對性改革。
這種‘砲戰為王’的軍事思想,對于一個穿越者而言,無疑是一種絕對的政治正確。
于是乎,這才有了半個月的隱忍,與今日的怒射。
城頭上,群情振奮,但看慣了戰爭大片的趙官家卻強行要求隨行文武陪他一起緩步走下城頭,然后背著城墻束手而立,宛如罰站的小學生一般……但這正是
躲避城外砲車彈丸的最佳方式。
接下來一個上午加下午,彈丸呼嘯不停,從南陽城頭上飛來飛去,引得無數文武如小學生一般抬頭觀看,時不時還驚呼一二。
但很顯然,數量其實并不在劣勢的金軍砲車,發射效率卻遠不及城內的宋軍砲車,大多數彈丸都是城內飛向城外的……這是當然的,配重投石車的出現,看似只是節省了人力,但其實帶來的進化卻是全方位的。
譬如說,由于前方少了幾十號人的拖拽,所以完全可以節約出空間,在砲車前部壘砌出一個三角形的防御工事;
再譬如說,配重的額定質量,有效保證了發力的穩定性,使得砲車的發射更加精確,民夫們只要按照軍官們的指令加入特定量的配重,并提前調整好角度便可……而角度與配重則是根據之前金軍到來之前大規模實驗得出的結果,很多老練民夫未必懂得原理,但心中卻是有數的;
還譬如說,配重的絞輪,使得砲車的發射更快了一些,容易形成齊射……
更不要提宋軍一開始便展示出那個簡單科技,也就是彈丸種類不一了——破壞對方砲車的石制彈丸與射程更遠、具有‘開花’效果、專門打人的泥制彈丸,二者配合,絕不是一加一這么簡單。
更快一些,更強一些,防御力更好一些,更遠一些,更準一些,加在一起便是全方位的壓制。
故此,在第一輪齊射偷襲了金軍將臺之后,整個上午,宋軍砲車接連不斷,卻是以一種碾壓的姿態將剛剛立起來的金軍砲車陣地徹底打崩。
相對而言,南陽城上,早已經按照陳規的要求,去除了多余的高樓、望臺,城墻頂面也略顯狹窄,但女墻卻專門加厚,好讓城上士卒被靠女墻躲避彈丸,并持續觀察敵方砲位……一直到金軍砲車陣地徹底崩潰,失去攻擊能力之前,城上損失堪稱微乎其微。
而到下午時分,確定金軍砲車陣地無用之后,趙官家重新登城,卻又再度枯燥無味起來,因為南陽攻城戰開始以來,城外的金軍大營第一次陷入到了全線沉默之中。
沒有挑釁,沒有往來封鎖疾馳的騎兵,也沒有嚴厲呵斥民夫、漢兒軍的督戰甲士,也沒有熱火朝天的工程,甚至沒有哀嚎與呼喊,之前滿滿騰騰的砲車陣地上也一個人也沒有,只有一堆爛木頭,至于正前方將臺上更是一片空蕩蕩,連旗子都拔干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