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問答
但問題在于,趙官家一馬當先,居然直接向東馳去!而非順著泌水南下!
這個時候,下面的士卒且不提,隊伍中的二號人物,狼狽跟上的御史中丞胡寅卻是終于一個激靈反應了過來,趙官家不是要去襄陽!而是要去東面……去東面,總不可能是去見張俊的,十之八九是要轉向去鄢陵!
當然了,到這個時候,隨行幾人中,恐怕也就只有一旦牽扯到軍事問題,就絕對是個絕頂廢物的胡中丞是剛剛反應過來了!
不過反過來說,一旦不用考慮軍事問題,這胡明仲卻立即又是那個昔日拿捏韓世忠如拿捏小孩子一般的絕頂聰明人!
故此,一旦醒悟,抱著馬脖子茫茫然跟在趙官家身后的胡寅,便立即亦喜亦憂起來,
喜的是,官家終究沒有墮了心氣,沒有選擇放棄主動去什么襄陽規避,還是那個淮上雪夜渡河去見張俊的趙官家;而憂的是,結合著之前他與劉子羽、李光等人的多番爭執,胡寅開始懷疑起了官家此行一定要帶上自己的理由……總不會是擔心他胡明仲留在南陽,會壞了軍事上的局面吧?
他胡明仲在官家眼里,難道只是個會敗壞局面的人?
一念至此,這位御史中丞既羞且憤,卻又只能咬牙不言,因為這個時候說什么、想什么都沒意義。
下午時分,八百騎兵抵達舊唐州、現在南陽府最東端的中陽山地區,全軍放緩行過山區,隨即趙官家下令二度引水用糧,而再度起身后,卻又下令讓一半軍士就地棄馬往比陽而去,剩余四百人,一人雙馬繼續行軍不停!
且說,就在趙官家不顧一切趕往鄢陵的時候,南陽那邊也已經分出勝負。而事實證明,野地里面對著大隊金軍騎兵,宋軍基本上毫無還手之力。
哪怕王德、楊沂中、張景三將早得叮囑,一旦誘敵成功,便可即刻折返回城,所以他們在天明時分察覺到金軍大隊來襲后立即折返向北;哪怕三將有意識的緩慢渡河,將繁重的輜重故意留在了白河內側,所以行動輕便;哪怕他們早早的在白河外側東面布置了針對騎兵的防線……但面對著完顏拔離速親自率領著一萬鐵騎所施行的大側擊,宋軍還是顯得那么不堪一擊!
僅僅是接戰小半個時辰,宋軍全軍上下便已經進入潰敗模式,三將無奈,只能帶著自己能控制的部隊,盡量引導部分部隊向北折返。
但宋軍的厄運還沒有到頭,天亮之后,除了白河外側早有準備的完顏拔離速極速來襲外,完顏兀術在得知消息后,也沒有放棄在白河內側的阻攔與圍堵,上午時分,韓常引同樣數量巨大的騎兵,蜂擁來襲,迅速參戰,顯然是要與完顏拔離速一起隔河夾擊!徹底擊破這支他們等候了許久的部隊!
這個時候,對于宋軍而言,作戰已經沒有了意義,全軍基本上是能走一個是一個。
而南陽城城頭上,無數因為官家忽然南下襄陽而陷入混亂與爭執的官員們,望著如此慘像,基本上也都喪失了爭論的欲望——這一幕,太像當日靖康中東京城外那些被擊潰的勤王兵馬了。
甚至說,眼下的局面似乎比靖康時還要糟糕,因為誰也不知道如此慘敗下,趙官家的安危,趙官家一旦身亡,那可就萬事大吉了。
所幸,兩位呂相公此時展現出了極大的鎮定與執行力,在二人一寬一嚴的處置下,城內保持了一定的秩序,砲車陣地也及時啟動,城內部隊也即刻出城沿羊馬墻布置,有效遏制了城外金軍騎兵的行動之余,也使得大量宋軍敗兵得以逃生。
不過,這個大量只是
相對于白日那種慘烈景象而言,晚間點查敗兵才發現,王德部、楊沂中部、張景部,合計萬人,只入城四千,城東大寨也重新被金軍奪回。三個將軍倒還都活著回來,但除了王德無恙外,其余二人都有負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