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殿試(中)
這關乎他的政治生命。
于是乎,岳鵬舉也在旁拱手行禮,卻并不言語。而這,便是‘俺也一樣’的意思了。
見此形狀,趙玖這才當眾失笑,并扭頭看向藍珪:“既只有兩人愿為,那便去加兩個案子,兩份筆墨紙硯過來,讓鵬舉和師尹(曲端字)來考,其余人依舊在此觀禮?!?br/>
岳飛與曲端當然是一起下拜謝恩,不過相較于岳飛一直到現在的措手不及,曲端此刻卻忽然有些想要落淚的感覺……因為直到此時他才醒悟,原來官家居然一直知道他的字,只是一直沒有用過這個稱呼而已。
岳飛和曲端各自加了個幾案,短促的風波直接過去,而趙玖也終于抬手將考題依次寫了下來。
且說,有宋一朝,科舉制度改來改去,改到靖康前宋徽宗豐亨豫大的時候,干脆連科舉都沒了,變成了三舍法(縣學、州學、太學),考到太學生直接就能授官,便是這一次大恩科、賜進士,也是趙官家和呂相公搞得混合品種,那么殿試的規矩當然有些隨心所欲的味道。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歸根到底還是要趙玖這個官家提出幾個問題,然后下面的新科進士們根據這些問題弄出一篇正正經經的政治論文出來。
那么從趙玖這個出題人角度,眼下這個局勢,策問的問題也不可能超出那幾樣來……實際上,趙玖并沒有標新立異,甚至恰恰相反,他反而遵循了神宗以來的政治傳統,只問了五道題,只不過問的格外簡潔,沒有寫一大通花樣文章罷了。
相較而言,歷史上某人泥馬渡江后,開科取士,居然一口氣問了幾十道策問,也不知道是圖的啥。
具體五個問題。
第一個是時政大問題,趙玖開篇名義,問的是宋金兩國交戰四年,從長久來看,宋何以勝?
第二個是具體的軍事問題,趙官家說的也直接,若秋后金人再來,該如何防御,怎么防御?
第三個是財政平衡問題,問的是如何能在確保前線的軍事布置的前提下,盡量減輕后方百姓負擔?
第四個是老生常談的人才選拔問題,趙玖在這里按了個扣,詢問在新的形勢下,如何選拔出能面對軍事壓力的合格人才?
最后一問,卻又繞回到了儒家根本,頗有些泛泛之談,乃是說‘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天子到底該如何在天與民之間秉持治道?
看樣子,趙官家還是受到了那次與胡安國交談的影響。
五個問題寫完,大押班藍珪率先接過,轉交給禮部尚書朱勝非,而朱勝非其實只是轉了一下手,確定題目不是什么特別荒悖的東西,便重新交還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