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優(yōu)容
而方案既下,樞密院、開封府、都省三路齊發(fā),中午便按照軍坊分劃,重新動員起滿城數(shù)萬民夫,即刻開工……只能說,幸虧趙官家和宰執(zhí)們沒有解除軍官和軍坊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中午開工,下午就有東京本地土著老丈尋得幾名太學生,代寫請狀……老丈的意思是,東京城南北地勢不平,汴河與五丈河河床高底也不同,護城河便是挖成了,也只能頂一陣子用,等到夏日雨水一起,反而容易釀成水患!
按照老丈的說法,早年間仁宗朝的時候,便已經(jīng)有人想過溝通幾條河,只是失敗了而已。
樞密院收到請狀,格外重視,當日便以參謀城防的名義,將這幾個太學生還有老丈給請到了如今都堂所在的宮中崇文院。然后,居然是工程設計人、兵部尚書、開封府尹、簽書樞密院事陳規(guī)親自下階來迎,就在崇文院內(nèi)的公房設案,認認真真聽老丈講解,同時讓幾個參與進來的太學生幫忙整理建議。
堂堂樞相,朝中宰執(zhí),如此禮賢下士,那幾位太學生震動之余,只覺得什么‘偷書’之事必屬誣陷,又何論是眼下什么工程?
于是,幾人便聯(lián)絡其他太學生,在城西一帶一意協(xié)助起了陳樞密與這老丈的工程討論,又是測量高低,又是研究水道,還要探討水閘的可能性、
一連數(shù)日,幾位太學生和這老丈都是宮內(nèi)宮外忙碌萬分。
而就在這邊大領導認真聽取民間人士建議的同時,不過三日,那邊滿城數(shù)萬壯丁卻在官家過年時再發(fā)六萬斤新鮮豬肉的強烈刺激下,已經(jīng)沿著內(nèi)城東側昔日東京繁華地段、橫穿牛行街開挖出了一條兩里多長的合格溝渠。
這個速度,其實已經(jīng)有些慢了,但也足夠了……趙官家回到京中詢問陳規(guī)以后,計算的清楚,如果不計代價選擇在最繁華的牛行街區(qū)域聯(lián)通兩條河,其實是相當于做一條長三里多地,寬五六丈,深三四丈的溝渠。
這個溝渠的施工量,平均到東京登記在冊的四五萬壯丁身上,其實每人只需要六七方土罷了。
很顯然,這里面因為倉促施工,必然有大量的勞力浪費和重復勞動的存在。
但真的無所謂了。
又辛苦了兩三日,到了臘月初九上午,溝渠匆匆注水成功,五丈河和汴河真的暫時打通了!
而這日晚間,趙官家也從潘貴妃榻上匆匆爬起,然后往崇文院那邊得知了一個確切消息——三日前張榮便已經(jīng)率三十艘輪船、一百余艘平底渡船自梁山泊出發(fā)了。
事實證明,張榮到底是沒有辜負趙玖長久以來優(yōu)容與信任,在楊沂中和虞允文帶著密旨與賜婚文書通過蕭恩來到張榮身前后,這位梁山泊大頭領只聽楊沂中傳達了密旨,尚未聽到賜婚事宜,便毫不猶豫,直接承諾出戰(zhàn)。
唯獨因為時間倉促,而且又要保密,不好主動跟所有人坦露底細,所以張榮在回到梁山水寨之后,干脆只點了自己最核心的部屬與最可靠的頭領,帶著大約梁山泊四分之三的輪船,和只有一半的平底渡船,匆匆出廣濟河而來。
事到如今,趙玖和值守的宰執(zhí)許景衡都已經(jīng)無心睡眠……當然了,趙官家依然假裝回去睡了,只是實際上沒睡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