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炙勃焦
一個連一個的,可把大白高國的這位皇帝給惡心壞了。
然而,再惡心,事情擺在面前,大白高國都必須要做出應對與反應。
大白高國皇廷,位于興慶府(后世銀川)東端的皇宮內正在召開朝議,年近五旬、滿是抬頭紋的大白高國皇帝李乾順端坐在上方,兩側文武分明。
與戴著金冠、束著金腰帶(蹀躞)的那些使臣不同,此時殿中無論文武多是圓領窄袖緊身衣在身,然后文臣又戴幞頭,武將多戴小金冠、小銀冠而已……至于李乾順本人,更是戴著高冠,穿著團龍袍,系著束帶。
這副形狀,跟西夏立國時的裝束相差太遠,但仔細瞧瞧,契丹、漢、西域、草原的特色都能顯露一點,也算是文化大融合了。
當然了,再仔細看的話,還是會發現一個西夏特有的重要特征,那就是短發外加飛鳥狀的發型。
沒辦法,這是李元昊立國時‘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政策的延續,哪怕是完全推翻了‘蕃禮’,施行了‘漢禮’的李乾順也無法動搖,只不過自己的鬢角濃密一些,頭上盡量不禿罷了。
而正如這個發型暗示的一般,西夏王朝似乎也始終無法脫離自家偏狹的風格。
回到眼前,雖說殿中文武秩序井然,但誰都知道,這不是什么‘漢禮’的功勞,而是事情的疑難超出了他們的想象,那些姓李的、姓嵬名的,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但反過來說,事情雖然疑難,卻并不復雜,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反而也不需要去過度討論了。
首先,所有人都知道,去長安肯定是不能去的。
然后,晉王嵬名察哥稍微試探性的提出,不妨答應金人請求,出兵橫山,協助女真人守延安……但隨即招來漢人宰執薛元禮的反問,之前數月,金人對大白高國的輕視已經很明顯了,如果去了延安,結果女真人撤走了,宋人又來了,算怎么一回事?
難道要在延安那滿是漢人的地方跟宋軍主力決戰?他嵬名察哥居然比完顏婁室還能打?
于是,這條意見很快也就被否決了。
到了這個時候,固然是無人說話了,但方案也呼之欲出了。
“那就這么辦吧!”
眼看著無人再開口,李乾順思索許久,終于艱難定了調子。“再怎么說,西夏在宋金之前都只是小國,小國便要有小國的自知之明……千方百計,都是為了生存罷了!薛相公!”
“臣在。”薛元禮即刻出列,卻是俯首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