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應變
“下臣的意思是,可不可以從東西兩路再調度一些老卒過來,互換一下?”烏林答泰欲趕緊解釋。“比如再從太原與隆德調兩個萬戶的老軍過來,順便分兩個新軍萬戶出去?”
撻懶本能想贊同,卻最終選擇了沉默,只是去看兩位太子,以及其他在場人士。
沒錯,和銀術可剛剛一模一樣,眾人其實都知道烏林答泰欲是想趁機擴充自己所領部隊的實力,但也不得不承認,從大局考慮,這么做對可能到來的全面戰爭而言還是好處更多的。
故此,殿內很多人一時意動,然后不免將目光再度漸漸匯集到了沉默下來的完顏斡本身上,而在開國時期素來留在阿骨打身前,很少獨立領兵的斡本卻又旋即看向了自己的四弟兀術,繼而引得其他人也一起看向了兀術。
沒辦法的,真的是沒辦法的,哪怕是西夏那檔子事兀術顯得有些丟臉,可事到如今,論親疏、論戰事經驗,在訛里朵不在的時候,不聽這位的,還能聽誰的?聽完顏撻懶的?
他們倒是想聽完顏阿骨打、完顏吳乞買、完顏粘罕、完顏斡離不、完顏婁室的……這些人呢?
而兀術被眾人盯住,也是嘆了口氣,半晌方才點頭。
且說,這位四太子倒不是猶豫這件事情可行與否,因為在他看來,只要是對戰爭勝負有正面影響的,不管是誰順便安插什么私心都可以接受……關鍵是對大局有主力。
他之所以嘆氣,更多的是感慨烏林答泰欲的言語挑明了一個無奈的事實,那就是跟南方還得倚仗那些帥臣、統制一樣,這邊大金國雖說改制改制,卻同樣沒法子繞過那些萬戶大將和那些世襲猛安,以至于這種級別的軍隊調度也必須要從萬戶這個層級展開。
實際上,之所以又編練了一個燕京新軍,本身就是因為東西兩路軍的改制翻不過那些大將。
當然了,事到如今,說這個沒啥意義了,趙官家都已經過黃河了,哪里還顧這么多?
殿外秋蟬不斷,殿內會議也繼續進行……只能說,此時此刻大金國的高層雖然凋零日顯,但能做主的人依然還是開國時期的那批殘余,而這些人對戰爭是沒有任何幼稚與混沌想法的。
一旦確定了南方那個趙宋官家隨時,甚至最晚也會在半年內發動全面戰爭,他們還是立即相互做出了政治妥協,并毫不遲疑的通過了一系列從內政到外交,從軍需到兵員的應對措施。
并且在會后立即執行。
相對于燕京這里的眾志成城而言,黃河南側,被人如臨大敵的趙宋官家這些日子其實沒有想象中過的那么舒坦,更沒有看出來幾分邸報上那種鞭笞天下的霸氣。
實際上,從這位趙官家回到東京后,便麻煩不斷。
問題還是出在軍事準備和呂頤浩身上。
其中,軍事準備不必多提,南方到底是有些損失的,軍隊完成列裝什么的總是個麻煩事。而呂相公這邊在東京城半個月,便也直接弄得朝堂上雞飛蛋打,亂成一團,根本沒法和北方那種團結一心、一致對抗趙官家的決意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