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明證(全書完)
“除了勛位,還有什么事不要忘了他?”
“燕京。”林景默目光掃過兩位相公,認真做答。“數月前不就有遷都的流言了嗎?與身后名相比,萬俟經略怕是更想有生之年再進一步吧?若能借此得一先機轉任河北,宰執也就不遠了。”
而稍微頓了一下后,這位當朝樞相、木黨領袖便轉過身來,看向當朝首相,言語平靜:“元鎮兄,依著愚弟來看,燕京是一件事,但也不是一件事,因為官家回來了……官家回來了,就有能做主的人了,官家回來了,國家也就太平了……不遷都就不遷都,可若真要遷都,官家必然會直接告知的,而屆時我們難道還要反對不成?便是反對,以如今官家威望,難道就能成?真鬧出北魏遷都的事端來,丟臉的是誰?”
夕陽西下,其實由不得許多討論,而翌日開始便算是正式進入祭祀儀式。
他喜歡抬人做神,喜歡親自動手寫一些奇奇怪怪的鬼神故事,但本身卻很不尊重鬼神與祭祀……昔日刮過道祖、佛祖金身倒也罷了,當時真的是窮極無奈……但不說別的,就前幾個月的事情,上菊花島,進門就問人家傳了七八十年的敕造大龍宮寺住持啥叫‘敕造’,八角井里的水到底能不能得長生,放幾條魚進去能活幾時,把幾十歲的老主持都逼哭了,也不是一般官家能做出來的。
真輪到他時,這位官家卻只上去,在玄元殿外的祭臺上與玄元殿內的道祖金身前各自上了一炷香,便算了事。
待又過了一日,這位官家居然直接下旨,就在玄元殿大院中的祭臺前開宴論事……上下也沒個敢直言納諫的,只是隨著官家糊弄,甚至頗有幾個無恥之徒引經據典,硬說這般作為妥當。
而官家果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
“諸卿。”
“老臣在。”
“不必起來了。”
院中陡然安靜下來,只有秋蟬之聲與秋樹婆娑發出的聲音清晰可聞。
“說的不錯,沒有李、宗二位從決策上咬住那口氣,國家早就沒了,哪來的后來那些事……宗忠武年長些,又已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了,便以宗忠武第一,李公相第二好了。”話到此處,趙玖舉杯環顧。“諸卿,且為兩位抗金赤幟浮一大白。”
而且,宰執之位的特殊性也擺在這里,所以十八個位置,大多數人選大家心里都有譜,無外乎是最后幾個位置稍有說法罷了。
這五人,乃是南陽時期便登上相位的執政,是前期最艱難的時候實際維持國家運行和抗金事業的相公……不能沒有。
輪到劉汲說話時,這位當朝副相稍微有些出人意料,他越過自己和陳規,將趙鼎、張浚、胡寅、林景默四人一并提出。
而陳規順勢補充了八公山后便跟上來的劉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