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千里迢迢而來的理由
陳紅玉和烏嬋不是單獨前來的,隨行還有五六個侍衛(wèi)和兩個丫頭。時雍瞧了一眼,在烏嬋的侍從里看到了兩張熟悉的面孔——燕穆和云度,心下不由咯噔一聲,更是覺得烏嬋的來意,絕非嘴上所言。
此處已是陰山腳下,但是離皇陵還有一段距離。車駕難行,二位公主也得下了馬車,坐上肩輦,再步行往皇陵而去。
陰山地區(qū)有其特殊性,自幾十年前永祿爺發(fā)現(xiàn)狄朝太祖皇陵開始,北狄曾數(shù)次提出想要修葺皇陵,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法進行。
若是北狄大舉修葺皇陵,派兵進駐,相當于就坐實了陰山的歸屬,這是南晏和兀良汗都不肯承認的。因此,晏、兀、狄三國雖沒有撕破臉,但陰山到底歸屬于誰,至今仍是一個敏感的國事問題。
而這也是哲布親王無論如何都要陪著長公主前來的原因。
南晏長公主親自祭陵,也有暗宣陰山主權(quán)的意思。皇陵埋的是北狄的老祖宗,但狄朝是南晏的“前朝”,北狄已經(jīng)被南晏攆到了草原,而兀良汗與北狄本就出自一脈,這陰山的歸屬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執(zhí)不下,三國又互為姻親,就這么拖了下來。
于是,眾人如此去祭奠的皇陵,仍是當年被永祿爺破壞后又被懿初皇后夯填回埋的模樣。
陰山又名“達蘭喀喇”,山脈層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險峻雄偉,頗有氣勢磅礴之態(tài),其南坡山勢陡峭,北坡更為平緩,整個山脈橫于大地,仿若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阻擋了南下的寒流與北上的濕氣,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分界線。
北狄修建的祭臺便建在陰山北坡——傳說中“皇陵墓道”外面。
為什么說是傳說?
因為墓道封填后,再沒有人進去過。
北狄人原本在北坡的山腰建了一個極大的守陵駐地,還有一個大祭臺,但由于陰山的屬地問題,只能空置了下來。如今的守陵人是陰山腳下的一戶牧民,他們不是北狄士兵,只是普通百姓,拿了北狄的銀子,盡責盡職地守在這里。當然,陰山也沒有南晏和兀良汗的士兵活動,倒是常有三國的“探墓客”常來常往,然后無功而返。
神秘寶藏的事情一直流傳,但若說誰能掘了陰山皇陵還有命在,也是一個笑話。
祭臺上的三牲六畜瓜果菜肴都擺放妥當,還有早已備好的磬器大鼓等祭祀禮樂之物。
眾人站在祭臺前,整裝肅穆。
“吉時到!祭陵開始——”
白馬扶舟臨時充當了司禮官,一臉嚴肅地用他清冽好聽的嗓音念道:
“光啟二十三年七月二十六,歲次辛丑年、丙申月、癸丑日,大晏寶音長公主、通寧公主攜北狄哲布親王、成格公主、南晏定安侯、誠國公世子元馳……等,同祭狄太祖蕭乾、元昭皇后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