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必經之路
確實,對付李國昌父子那幫窮橫,拖就完事了。他們能勝一次兩次甚至三次,但那又如何?只要沒有成建制殲滅行營大軍主力,只要沒有席卷河東七州一府,擴大地盤,長期耗下去,他們是沒有勝算的。更何況,聽監軍使說,朝廷已經在催促幽州鎮盡速出動大軍,占領蔚州,斷叛軍一臂。
朝廷這么大的優勢,怎么輸?
“不管怎樣,我等武夫,既吃朝廷的糧餉,自然就得賣命。而且那李國昌父子,馭下不嚴,軍紀奇差,為禍諸州縣,罪行罄竹難書。這等魚肉百姓之輩,誰希望他當大同軍使乃至河東節度使?”說罷,邵樹德看了看圍坐在他身邊幾位核心軍官,只見有人不以為然,有人若有所思,有人則顯得很無所謂,心中暗嘆,自己的道德標準是不是定得太高了?要求人有底線,有良知,有道德,對這些武夫而言是不是對牛彈琴?
“副將的意思呢,俺也不是特別明白。但那李國昌父子確實該死,在代北肆意派捐征丁,比那突厥、土渾、回鶻還要兇惡數倍,佛陀就該降下天雷,轟死這等人算了。”見眾人都不說話,李延齡出言道。
說完,他又覺得似乎哪里不對。想那李賊剛起事時,河東節帥竇瀚遣五百回鶻騎兵巡視邊界,與沙陀騎兵大戰數場,未有幾人能還。晉陽城里有兩千多沙陀士兵,前陣子洪谷大戰,他們也參與了,與代北沙陀廝殺不休,傷亡不輕。這些人,似乎對朝廷都挺忠心的,也沒那么兇惡,就與天德軍里隨處可見的突厥、黨項、回鶻士兵一樣。老李覺得自己一竿子打翻了太多人,有些不妥,于是補救道:“俺的意思是李國昌父子該死,不涉其他人等。唉,都是亂世苦命人,何必殺來殺去呢。”
“老李這話說得好?!鄙蹣涞沦澰S道:“即便不為朝廷,不為功名利祿,咱天德軍也該同心同德,將此二獠盡速撲殺,否則,天下不知多少人要因他們而死。遮虜軍當賊通路,為叛軍南下必經之路,咱們還是盡早做好準備吧。”
注釋1:樓煩嶺,在寧武縣西南約十里,北宋、契丹以此為界,嶺上有樓煩關。
注釋2:伏戎城,今寧化古城,唐代稱伏戎城,宋代稱寧化堡,后置寧化縣。
注釋3:靜樂縣,今靜樂縣。
注釋4:樓煩監牧城,唐初為樓煩監牧使所在地,開元中筑城,在汾水西岸,今婁煩縣境內,素為唐代北疆軍馬重要來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