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集州
這次他把能打的精兵都帶過來了,全軍約萬人,爭取在集州一戰(zhàn)擊敗邵樹德所領(lǐng)大軍主力。
之所以如此,其實是綜合了多方面因素考慮的。洋州那邊遭到大軍圍攻的消息已經(jīng)傳來,陷落是遲早的事情。而且他們在洋州以南立寨,打造器械,隨時可能沿荔枝道南下,攻擊壁、開等州。
到了那時候,邵樹德從集州南下,一路從洋州西鄉(xiāng)縣南下通州,一路走西南方向攻壁州,一路從開州,四路進兵,抵擋得過來么?楊守忠就是被四路進兵搞得左支右絀,拆東墻補西墻,一敗再敗,龜縮洋州,已是窮途末路。
守,也就是晚點死,但最終還是個死。除非中途發(fā)生什么意外,比如邵樹德軍中發(fā)瘟疫,被洪水沖走,糧盡退兵,發(fā)生內(nèi)亂等等,但仔細想想,可能性都太低,不能把希望寄托于這方面。
興元府,為了平定壁、通、開等州,已經(jīng)在竭盡全力準備糧草、器械,集州方面也在征發(fā)夫子,運糧、割柴草,囤積箭矢、藥材、篷布等軍需物資,這次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了。
為今之計,只有北上集州,趁著其他幾路兵馬尚未南下的有利時機,當先擊破邵樹德一路,令敵軍膽寒,諸路不戰(zhàn)自退。
邵樹德也是老行伍了,當然明白各路兵馬齊頭并進的好處。但他依然率軍南下了,心中打的什么主意,不言自明。
這是一次無聲的對話。
我給你破局的機會,一路兵馬提前南下,你也帶兵來戰(zhàn),別藏藏掖掖,拖延等死了,痛痛快快殺一場,誰贏誰就占據(jù)主動。
十二日,定難軍翻越大巴嶺,十七日,穿過了小巴山、米倉山、截賢嶺,二十日,抵達集州理所難江縣。
此時東北邊有消息傳來,諸路兵馬圍洋州,奮勇作戰(zhàn),拼死攻打,已破洋州羅城。楊復恭、楊守忠父子退守內(nèi)城,負隅頑抗。
邵樹德看了軍報沉吟不語。破羅城當然可喜可賀,但傷亡略有些大啊,竟然死傷了三千多。雖然不全是自己的兵,但也很心疼。這更堅定了他對待敵軍堅城的態(tài)度,搬空民人、雞犬不留!讓你他媽的躲城里,老子把人都弄走,你躲烏龜殼里喝西北風吧!
人,始終是亂世中最寶貴的財富,因為人的勞動會創(chuàng)造價值。而城市一般是純消費的,沒有鄉(xiāng)村供給,就是死路一條。
只是這樣做很毀名聲啊!
在難江縣的時候,也收到了有關(guān)河南的情報:秦宗權(quán)部將趙德諲舉山南東道襄、鄧、唐等八州三十八縣反正,并派人接觸朱全忠,表示降順。朱全忠打蛇隨棍上,表奏朝廷,讓趙德諲到他身邊輔佐。朝廷不傻,詔命以趙德諲為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賜號忠義軍。
朱全忠率大軍南下,兩日攻破許州城,擒殺楊守宗。隨后,舉大兵南下,擊敗秦宗權(quán),將其圍困在蔡州。
秦宗權(quán)打仗,從來都不守城,妥妥的野戰(zhàn)一決生死的風格。但連番敗于宣武軍之手后,也怕了,居然開始守城了。
邵樹德長吁短嘆,當年王重榮數(shù)萬兵馬攻同州,刺史郭璋兵少,猶敢出城野戰(zhàn),最后敗亡。其實國朝武夫的風氣,還是很喜歡野戰(zhàn)的。除非逼不得已,不然不會靠守城戰(zhàn)來消耗敵軍兵力、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