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北線
如何抉擇,確實很難。沒辦法,到最后還是要由朱全忠來做決定。
“鎮汴十四年了……”朱全忠站在高臺上,臺下是正在會操的軍士,但他卻有些神思不屬,魂游天外。
精氣神不如以往了,不再像過去那樣專注、熱情、豪邁。每天起床之后,總是感覺很累,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疲累,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原因。
人前裝堅強,鼓舞大軍士氣,與將領推杯換盞,與文官談論古來帝王將相的得失,精力看起來永遠充沛,永遠一副充滿信心的樣子,永遠不服輸。
但每天回到家之后,總要一個人靜靜呆坐很久,
英雄氣短,說的大概就是這個吧。
“大王,鄭州戰局不宜拖,我覺得……”李振湊了上來,建議道。
朱全忠擺了擺手,李振果斷住口。
“鄭州還算安穩?!敝烊艺f道:“大郎做得不錯。他去之前,賊勢猖獗,數萬大軍壓過去后,一下子清爽多了?!?br/>
“但這里的兵不能動,一動,則賊人又大舉南下,進薄汴州?!敝烊肄D過頭來,看著李振,認真地說道:“先穩住局面。這幾萬人,丟不得?!?br/>
敬翔在一旁看得有些心酸。
曾幾何時,梁王也是氣吞萬里的雄主。與賊人連番大戰,死多少人眼都不眨一下,甚至親自上前線刺探敵情,為此差點死于蔡賊游騎之手。
但平滅秦宗權后,基本不再親自領兵了,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打理內政之上。這是對的,因為你不再是單純的將帥,而是數鎮實際上的主人,內政不修,是無法長期維持下去的。隔壁的李克用就是個極好的例子,若不是打下了幽州,河東估計已經被他榨干了,敗亡是早晚的事情。
但理政多年之后,曾經的豪氣似乎被一點一滴地磨滅在錢糧、刑獄、辦學等民政事務上,銳氣漸失,暮氣漸生,如之奈何。
鄭州不過兩萬余衙兵,如今竟然要仔細算計,生怕丟掉以后全局糜爛。這是什么?這是怕!
怕失敗,怕現在就被滅亡,不敢冒險,總想拖著等待轉機。只此一點,就讓將來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
臺下的軍士不斷發起呼喝、喊殺聲,看起來像模像樣。
天武八軍,汴州最后的預備隊。但這是五萬新兵,不是五萬老卒,否則無論投入到哪個戰場,都足以改變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