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
“不管打不打李克用,這路看著是真好,該繼續修,怎地停工了?”李仁軍問道。
“哪來那么多人手?”邵樹德苦笑:“去歲冬至前后,河陽二州丁壯又要去前線廝殺,還要在懷州治河。好不容易喘口氣了,修路徭役接踵而至。今年不征發河陽鄉勇打仗了,讓他們抓緊修路、挖河。”
什么叫徭役?這就叫徭役。
政府大型工程,支出的主要是材料費用,甚至連口糧都不出。艱難以前,朝廷在金商修路,“役徒數萬”,因為趕工期,又是在山里,死者過半。歷史上張全義重修洛陽,給東巡的昭宗居住,也是征發河南府役徒。
對官府來說,徭役用起來很爽,因為開支不大,但辦成了很多事。但心里有點數的官員都知道要努力克制這種沖動,免得激起民變。
邵樹德走到兩側的預留路面上,看著排水溝外側的草地和行道樹,心中暗嘆:要是有壓路機就好了,碎石、砂土壓實了,這路就是劃時代的。
主路可以并排走四輛馬車,路基道上還能各走一輛,或者走人或馬。邊溝外、行道樹內,還有寬闊的草地,一樣可以走人。
比起秦馳道的寬度是大大不如,但對河陽來說,卻也夠了。
當然,這條路在邵樹德的規劃中,只是未來國道體系的中等,即二等國道,連接州與州之間的道路。
連接主要城市以及商業、軍事重鎮的是一等國道。
連接縣與縣之間的是三等國道。
三級國道體系之下,還有鄉間土路,作為全國交通網體系的補充。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一旦戰爭打起來,對公路的依賴和爭奪,始終都是永恒的。
商業的發展,對公路、航道的依賴,也是永恒的。
“魏博沒甚動靜吧?”邵樹德徜徉在草地上,看著路旁的槐柳,問道。
“魏博退兵了,應是有所畏懼。”李仁軍答道:“大王,可需要進兵衛州?”
“稍安勿躁。”邵樹德擺了擺手,說道:“我要先等等其他戰場的消息。魏州可以派使者過去打探一下,此事我來安排。羅弘信愿意給朱全忠那么多錢糧,寧不給我耶?”
老實說,羅弘信對得起朱全忠了,絕對不枉他叫的那聲“六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