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銀鞍直
捧日軍萬人,以曹兵、滑兵為主,軍使戴思遠,副使李仁罕,梁將出身。
護國軍萬人,帶隊的是河中馬步都虞候封藏之。
突將、衙內二軍,沒有大動,只換了主要軍官,目前軍使分別是康延孝和李彥威——李彥威就是朱友恭,恢復本名后,在梁地風評不是很好。
這兩軍的副使是夏軍系統調過去的。
突將軍副使是折逋泰,橫山黨項出身。大順三年的時候在符存審手下效力,當時還是個隊頭,帶數十輕捷之士,從崤山上攀援而下,先以強弩殺敵,復白刃近戰,勇猛無比。歸德軍設立后,升任副將,去年升任十將虞候,今年又撈到了機會,擔任突將軍副使。
此人覺悟相當好。當時符存審夸獎他的勇武,折逋泰直接說他奮勇拼殺是怕邵樹德敗了,然后給橫山黨項招來災禍。并說大唐的邊將節度使就沒幾個善人,難得遇到邵樹德一視同仁,因此他愿意拼殺——
“或聞從前帥臣,多懷貪克,部落好馬,悉被誅求,無故殺傷,致令怨恨。從今已后,必當精選清廉將帥,撫馭羌戎,明下詔條,漸令知悉。”新筆趣閣
連宣宗都知道邊境帥臣經常在黨項部落那里作孽,要精選“清廉將帥”,可見一斑。
而叛亂的黨項是什么結果?
“南山(橫山)黨項,為惡多年,化諭不悛,頗為邊患,近興兵士,經歲討除。拒官軍者,悉就誅擒;懼法令者,皆從逃竄。”
一個“悉就誅擒”,不知道省略了多少血淚。
黨項人是被殺怕了,他們不想再回到以往那種朝不保夕的日子。邵兀卒這么仁義,不歧視他們,還不得保他打天下?
衙內軍副使韓洙,武威軍左廂兵馬使韓遜之子。
靈州韓氏這些年極其恭順,前后輸送了數十子弟入軍,戰死沙場者幾近三分之一。邵樹德已經將他們看作了自己的元從老底子,與關北的楊氏、折氏、王氏一個待遇。
韓洙在邵樹德的親兵都內任副將,管著二百人。他還有個弟弟韓澄,目前在鐵林軍任副將,也已從軍多年。
韓洙并不是孤身到衙內軍上任。跟他一起去的還有五十名邵氏親兵,分任各級軍官,他們將圍繞在韓洙周圍,作為軍使李彥威的制衡力量。
堅銳、護國等六軍,士兵來源、成軍年限、戰斗力不一,背景復雜,心思猶疑,確實換誰來都不好使,只能邵樹德親自指揮了。
“大王既要親征,那么鐵林軍就不能調回。”一中年武夫說道:“捧日軍末將還能彈壓住,但其他部伍實在不敢保證。萬一出點事,怕是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