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恐慌
朱全忠若有所思。
若李克用調集主力下山,那么以夏軍如今分散的部署情況,勢必要從各個戰場抽調兵力,與晉人進行大戰——多半是在河北。
這樣一來,至今尚未投降的幾個河南藩鎮就有喘息之機了,甚至可以借機談條件,爭取更好的待遇。
決戰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就能打完的,也不是立時就開戰的。開戰之前,各種利益勾兌、拉攏許諾就開始了,墻頭草的價值大大上升,大有可為之處。
“一派覺得不如調集平海、團結二軍上來,夏人圍攻日久,已是疲憊之師,或可大勝。這就是賭了,是贏是輸,在此一舉。”張居厚又道。
朱全忠凝神沉思。
方略是沒錯,但他仍然覺得勝算不夠高,不過也確實到了可以賭一把的時候。
一支軍隊的戰斗力并不是恒定的。某場戰斗,第一次你贏了,同樣的條件,再給你重打一次,可能就輸了。
橫行天下多年的強軍,敗于新兵之手的在史書上并不少見。戰爭是靠人來打的,是人就會犯錯,只要抓住敵人的錯誤,就有可能以弱勝強。
而且夏軍現在的戰斗力肯定遠遠不如幾個月前。“疲憊之師”這種稱呼為何屢屢見諸于史書,因為這真的是一種很危險的狀態。用生力軍來對付他們,或有勝算?
“王帥屬意何策?”朱全忠問道。
“王帥猶豫不決。”張居厚又飲了一碗酒,嘆道。
朱全忠也無語了。
這會猶豫不決,事實上選的就是第一策,以拖待變,寄希望于晉軍給他們減輕壓力。聽聞青州還有夏軍使者,那么雙方一定在談條件,這就更好理解了。
“張將軍覺得何策為佳?”朱全忠突然問道。
“今日我看了看諸營軍士,挺像模像樣的。”張居厚說道。
這就是傾向于第二策,反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