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最后一根稻草
王師范一開始還頻頻點頭,待聽到“成功”二字時,眉頭一皺,最后又長嘆一聲。他已無力匡扶天下,奈何奈何。
“二兄若愿降,我無意見。若不愿降,我也死戰到底。咱們兄弟幾個,自當同進同退,莫要讓外人欺負了。”王師魯也說話了,只聽他說道:“四兄也說了,夏王還算寬厚,心胸也算寬廣。入朝當然可以,不過,為何不直接為夏王做事呢?這世道,當個富家翁可不一定能安穩下去啊。便是夏王不追究,難保底下有小人要整咱們,不可不防。”
王師范默默點了點頭,又轉向大哥王師悅,問道:“大兄何意?”
“還能怎樣?我打不過李唐賓。”王師悅說道:“另者,二弟可知軍中情形?”
“大兄是說軍心不穩?”王師范問道。
“然也。”王師悅道:“淄州之事,我已遣人打探清楚。有軍士作亂,擁王彥溫為都指揮使,劫掠府庫,侵擾百姓。劉鄩被逼得無法,投奔夏賊。淄州若此,青州會不會也這樣呢?灰心喪氣之下,保不齊有人就想拿咱們兄弟幾個換取富貴。降了吧,眼下這情形,連出城野戰都做不到了,而久守必失,覆滅是早晚的事。還不如趁現在還有點兵,換個舉族平安。”
王師范默然。
兄弟五人,有三個明確支持投降,五弟雖模棱兩口,但話里話外的意思,其實是傾向于投降的。
還有什么可堅持的?王師范跌坐回胡床,接連不住地嘆氣。
十六歲那年,在劉鄩的幫助下斬殺盧弘,消弭了一場兵亂。那時的自己,躊躇滿志,被人贊譽為英才少年。
曾經也有過一絲夢想,但鎮內的現實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局限:對外擴張是不可能的,武夫們不答應。
從此就是醉心儒學,渾渾噩噩度日,不知不覺九年多矣。
九年的時光改變了太多東西。天下局勢已然大變,而今竟然連守住家業都做不到了,還有什么可說的?還有什么可堅持?
罷了,以往的一切都已隨風而逝。傳承一百四十余年的淄青鎮,就此斷送。
十月的最后一天,王師范親自接見夏軍使者李守信,表示愿意入朝為官,王氏舉族遷往長安。若夏王保證王氏全族數百口的身家富貴,則青州數萬兵馬皆降矣。
李守信大為欣喜,第一時間遣人回去報信。
濮州行營都指揮使李唐賓也收攏兵馬,調整部署,齊兵并未阻攔,顯然上上下下已經知道了些什么。
淄青鎮,差不多塵埃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