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班底
其實說穿了還是個威望的問題。新筆趣閣
朝廷沒什么威望了,愿意上供的藩鎮就少。設在各地的稅務機構,比如在某個產茶大州專收榷茶錢的院衙,這些機構漸漸也維持不下去了,整體呈現崩壞局面,財源大量被地方截留,投入到了戰爭之中,以至于朝廷財政收入銳減,入不敷出。
若不是神策軍被廢掉了大半,少掉一筆很大的開支,這會已經沒飯吃了。
“五弟,這幾日你出去轉得比較多,可有所得?”王師范突然問道。
“二兄,都在過年呢,所得有限。”王師魯說道:“據我所知,現在長安談論最多的便是夏王招募百姓至唐鄧隨墾荒,告示貼得到處都是,不少人很心動。”
關中人多地少,這是永恒的矛盾,很難解決。
人口最密集的長安、華州一帶,一戶十畝地都做不到,沒有地的更是比比皆是。而隨著錢糧流入的減少,曾經還能勉強活下去的長安市民也遭了大罪了。商業凋敝,沒有工作,怎么辦?一家老小可都等米下鍋呢。
邵樹德的墾荒令是打中了他們的七寸了,拿捏得恰到好處。
市民不會種地,沒關系,去了慢慢學,我有耐心,先給我把地方戶口充實了再說。
人在餓肚子的情況下,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
“唐鎮人很少么?”王師范問道。
“少。”王師魯說道:“討平淮西之時,唐鄧隨諸州屢經戰火,后來黃巢、秦宗權又在此拉丁入伍,荼毒過甚。折宗本入主唐鎮后,這里又成了前線,多次被丁會突入,反復拉鋸,地方已殘破到了極點。去歲邵樹德在耀州強遷兩萬戶百姓,一半至唐州,一半至鄭州。”
唐鎮三州十七縣,按照朝廷剛剛發出的詔命,已并入朔方鎮——朔方遠在關北,南陽能劃入其中,本身就很離譜。
如果不算分批遷移過來的相衛百姓,在折宗本末期,其實就剩二十萬左右的人口了。
這個藩鎮是非常苦的,是與朱全忠相持那段時間南線的中堅,可想而知消耗有多大。
考慮到漢代南陽人口有百萬之眾,國朝最盛時也只有四十多萬人,此時二十萬,可想而知有多空曠了。
有一說一,國朝大力打擊世家門閥,南陽人口中的隱戶應該是要大大少于漢魏南北朝的,但人還這么少,以至于玄宗朝時將大量突厥、粟特、吐谷渾降人安置到南陽,給他們劃分牧場,就很離譜——牧場是需要大量土地的,能在南陽劃牧場,本身就說明了當地人煙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