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校閱
龍驤七軍已經選送了一批有功將士西送,編入經略軍,不少人還獲得了禁軍軍官職位,這是很明確的獎賞了。
沒被選上的人,今日得了攻克兗州后的加賞,也算是一份安慰了。
邵樹德前陣子曾詢問過胡真,若遣散一批軍士,可有人愿意主動離開。答案令他十分意外,即便要經常沖鋒陷陣,攻奪城寨,也沒幾個人愿意剝離軍籍,成為百姓。
原因也很簡單,舍不得每年的軍賞。新筆趣閣
這是一筆折合起來超過二十緡錢的豐厚收入。一個中縣,司法佐、司戶佐、市令這種吏員,也就這個收入,典獄、經學助教之類的收入比他們還略低一些。
或曰這些吏員還有其他撈錢的路子,但大頭兵們也有固定賞賜之外的加賞啊。再狠一點的話,還可以有劫掠之類的黑色收入。你一個官吏,即便半個縣城的財富都是你的,又如何?一不小心,都被大頭兵們搶光了。
一百四十余年的藩鎮割據,已經給全社會打下了思想鋼印,當兵好,比其他職業都好!
除非你花個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來糾正這種認識,切實降低武夫的收入和社會地位,不然確實沒什么人愿意主動離開。
不走就不走吧,我他媽當褲子養你們,以后別后悔就成。
“我意已決,龍驤、廣勝二軍合并為龍驤軍;龍虎、神捷二軍合并為龍虎軍;兗州五千降兵,并入捧日軍;捧圣、龍武二軍一切如故。”
“龍驤軍軍使為葛從周,副使賀德倫,游奕使李思安。”
“龍虎軍軍使為劉知俊,副使華溫琪。”
“捧日軍軍使為戴思遠,副使李仁罕,游奕使康懷英。”
“閻寶任捧圣軍副使。”
“胡真、王檀、張歸弁另有差遣。”
說完這些,邵樹德目光落在一人身上,又道:“李公佺部六千余人,單獨成軍,軍號‘拱宸’,李公佺為軍使,副使王彥章,兼游奕使。”
李公佺帶人倉皇南奔之后,一直配屬胡真。打了幾次仗之后,戰損不小,后來又有不少人渡河南下投奔,其中包括軍士們的子侄,李公佺將其盡數編入軍伍,混口飯吃。
整編完成后的各部,計有:龍驤軍一萬一千人,其中騎兵六百;龍虎軍萬人,沒有騎兵;捧日軍萬人,其中騎兵七百;龍武軍一萬一千余,其中騎兵八百;捧圣軍九千人,沒有騎兵;拱宸軍六千六百,騎兵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