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海港
“不知。”王師魯尷尬道:“勾當新羅所每年繳錢兩萬緡,歷來如此。”
真要收關稅,肯定不止這么多。兩萬緡就是一個固定數額,定然嚴重失真。
邵樹德以前覺得淄青兵“沒有骨氣”,“不夠死硬”,太乖了一點。現在覺得,如果淄青武夫也像魏博武夫那么跋扈的話,赤山浦的海貿生意多半做不下去,新羅商人的貨物早就被搶光了。
這樣也好,以后總是要對外做生意的,把人全嚇跑了也不行。
“我欲在赤山浦設一新衙門,曰海關,專司征稅。”邵樹德說道。
海關這個詞不難理解,陸地上的關隘本就有收稅職能,海上當然也有關口了。
國朝在廣州有市舶使,由清海軍節度使兼任。市舶使的職責有三:第一、收稅;第二、采買緊俏貨物,壟斷銷售;三、管理外洋商人進獻的貢品。
這三份職責都很有“錢途”。
收稅主要是下碇稅,沒有明確的稅率,按照唐時阿拉伯商人的記載,一般是十分抽三,也就是30%,比宋代中前期10%的稅率高多了。
第二份職責的收入也相當之高。外洋商品嘛,尤其是香料這些,需求量非常之大,但市舶使會代表朝廷,與外商談好價錢,提前買下,然后批發給大大小小的商人,轉手漁利。也就是說,在一些高價值特殊商品上,只有市舶使有專賣權,其他人只能當二道販子。
至于外商進獻的禮品,主要歸皇帝。阿拉伯人很適應,因為他們那邊也有這規矩。
“海關只收一種稅,曰關稅。十分抽二,以吸引更多商徒前來做買賣。”邵樹德說道:“赤山浦是第一個設海關的。那個什么勾當新羅所的衙門我看也沒必要存在,裁撤算了,人員堪用的并入海關及文登縣,不堪用的打發回家。”
王師魯聽了,內心之中毫無波瀾。和他沒啥關系了,裁撤就裁撤吧。
“僑居之新羅民戶,以往可曾征稅?”邵樹德看向王師魯,問道。
“不曾。”王師魯答道。
邵樹德點了點頭。
這就還不如廣州等地了,他們可是按兩稅法來的,對僑居大唐境內的阿拉伯商人統計財產,嚴格征稅。
“登萊密等地,沿海可有盜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