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朝會
朱樸找事實上的司農卿李延齡,倒也沒錯。只是——他們為何這么理直氣壯?
“殿下,這狗——這皇帝也太不曉事了。”李延齡越說越生氣,道:“倉皇東奔,要啥沒啥,換個人都害怕小命不保,他倒好,居然主動折騰起來了。我現在才明白,當初殿下不愿摻和長安之事,是多么地正確,唉!”
邵樹德聽了也有些頭疼。是不是自己太客氣了?
賜宴倒罷了,國朝列圣都很喜歡賜宴,大家坐在一起,吃吃喝喝,山呼萬歲,然后領些賞賜回家。
這個制度起源于太宗時期。當時國家草創,收入不豐,百官俸祿也少,因此太宗經常舉行宴會,邀請文武百官赴宴。宴會上賞下諸多財物,變相給人發獎金,皆大歡喜。
今上哪來的錢?發賞賜,說得輕巧!
“上林令可找著繼任人選了?”邵樹德問道。
“找著了。蔡州成使君次子成乂,原在陜州當倉督,我將其要了過來,擔任上林令。”李延齡回道。
司農寺有點類似后世中儲糧、國資委、辦公廳、招待所之類的集合體。本身有幾個大倉庫要管理,同時在東、西二都的禁苑內有田地牧場果園,在宮城大內也有園池,每逢朝會、祭祀,他們要提供自產的糧肉、果蔬,官員的一部分糧祿,也是由他們發放。
上林署是其下屬機構,主要就是管理兩京禁苑的農業產出,以備祭祀、朝會需要,尚食局進獻給皇帝的日常食物,也由其提供材料。另外,冬天在地窖里儲冰,仲春后慢慢取用。
“著成乂從神都苑園池內取些窖藏冬菜,孳生鵝、鴨、雞、彘之屬,也酌情供給。圣人第一次開大朝會,就隨他吧。”邵樹德說道。
話雖如此,但心中不爽是肯定的。
邵樹德不是很確定,歷史上傀儡皇帝與權臣之間的沖突,是不是由這些小事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一開始權臣都是忍讓的吧?到最后小皇帝蹬鼻子上臉,矛盾激化,實在忍不了了?
“遵命。”李延齡應道,隨即又說起了另一件事:“廣成湯來報,欲建暖屋,在隆冬種植瓜果。”
暖屋其實就是后世的大棚種植。王建有詩云:“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
其實質是利用溫泉水提高暖屋的溫度,種植反季節蔬菜瓜果,因此皇宮在農歷二月中旬就有新鮮瓜果吃。
皇帝的享受真奢侈!邵樹德暗嘆一聲,道:“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