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不適應
******
邵樹德此時正在虹縣左近活動。
他身邊的兵馬不少,計有銀鞍直兩千、銀槍軍三千以及兩千具裝甲騎。
他沒有想過收復被淮人侵占已久的宿州屬縣虹縣,只稍稍看了一番后,便走了。
“參見殿下。”捧日軍正副軍使戴思遠、李仁罕一齊行禮道。
捧日軍本有萬人,騎兵被抽離后,還有九千三百。之前攻東河城不克,便立刻放棄了,目前總計八千六百余人北調,伺機投入其他戰場。
“東河城的賊軍有動靜嗎?”邵樹德問道。
“賊軍兵少,未敢出城。”戴思遠答道。
“可惜了。”邵樹德笑道:“像陳漢賓這么莽撞的人,不容易見到。”
賊軍不出來,不與你打,不被調動,自然就沒破綻。但這種消極作戰的方式也是有隱患的,邵樹德準備抓住這一點狠狠做文章。
“捧日軍即日東進泗州,配合銀槍軍作戰。”邵樹德下令道:“不要硬來,不要冒進,配合騎兵作戰,以消滅賊兵為主。”
“遵命。”戴思遠、李仁罕二人齊聲應道。
“殿下,楊行密應在清口無疑。泗州吃了虧之后,為穩住側翼,定然會派大軍來援。東進之事,還得謹慎一些。四月之后,東南風刮個不停,淮人舟師無論北上還是西進,都非常方便。從清口至臨淮、盱眙,可要不了幾天……”
“放心。”邵樹德說道:“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為何要與楊行密正面決戰?利用騎兵調動敵人,將其消滅于運動戰中,方為上策。楊行密來好了,他來臨淮,我就走。我不慕虛名,只圖實利。盡可能多地消滅賊軍有生力量,才是獲勝的不二法門。”
邵樹德這么一說,謝瞳放心了,戴思遠、李仁罕也更清晰地明了了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作戰思路,行禮告辭而去。
從四月初八開始,邵樹德將大部分騎兵都放了出去,整整兩萬余步騎在泗州大地上游蕩。有了捧日軍步兵相助,騎兵的活動范圍急劇擴大,因為后方有人幫他們收集糧草,看押俘虜了,有時候甚至還能幫著攻一攻單靠騎兵無法拿下的堡寨。
初九,賊軍盱眙、臨淮、虹縣守軍集結八千余步騎,試圖收復徐城,結果步調不一,虹縣守軍還未至,臨淮守軍已敗回,損兵兩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