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壓制與反壓制
但這支騎兵部隊的到來,依然讓淮軍上下極為緊張。他們派出巡邏游騎,沿岸交替巡視,發現有人伐木的話,立刻飛報回去——伐木顯然是造浮橋的前奏。
捧日軍作為步兵,分屯虹縣、徐城兩地,正在拼了命地搜刮鄉間存糧、干草。泗州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力反抗。
當然光靠搜刮肯定是不夠了。泗州才四個縣,十來萬人,根本不可能供給這么龐大的騎兵集團,糧草大頭還得汴水轉運——打仗,真的處處離不開河道,規模越大,越吃后勤,越難以遠離后勤中心。
“給戴思遠傳令,可以慢慢收攏部伍了。如果賊軍大至,可放棄徐城北撤。”邵樹德下令道。
謝瞳眼珠轉了轉,已經想到其中真意了。夏王怕是想誘敵深入,盡可能地讓淮軍北上。另外,捧日軍的戰斗力也很成問題。同等兵力下,不一定能贏淮軍,更何況人家兵多。
“殿下,淮軍若沿汴水北上,恐無法抄截其糧道。”謝瞳看著靜靜流淌的汴水,說道。
“嗯。不過先試試淮軍成色,若無機可趁,我自走也。”邵樹德說道。
“淮人或會直攻虹縣、宿州,截斷我軍糧道。”謝瞳又道。
“他斷不了。”邵樹德說道:“若舟師入汴水至宿州,我便調集大軍來援,或有殲敵良機,勿憂。”
汴水沒有泗水寬,更別說淮河了。舟師進來,擠擠挨挨,難以調頭,非常不方便。如果楊行密在此遷延日久,等到徐州方向的各路大軍南下,搞不好就要掉下一塊肉來。
此戰,一切看楊行密如何抉擇了。夏軍有主動權,淮軍其實也有點主動權,見招拆招,走一步看一步,本就是應有之意。
******
沛縣城東南的泗水之上,火光沖天,殺聲盈野。
這會正是寅時三刻,夜色濃重。從下邳方向駛來的三十余艘運輸船滿載箭矢、傷藥及其他各類物資,駐泊于河上。
其實他們早被徐州北面招討使葛從周盯上了,只不過一直沒找到機會罷了。
但淮軍也是人,也會松懈,也會大意。這不,稍稍一個不留神,就讓趁夜攻來的龍驤軍數千將士給抓住了機會,從上游施放了許多小船,船上裝載了諸多柴草、火油,引燃后順水飄下,直沖淮軍船隊。
用火船對付水師,屬于經典操作了,但其實成功率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