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債務
「樂州州兵有多少人?」邵承節不答反問道。
「尚有三千八百余,這兩天正在選募健兒,打算擴充一番。」趙縠答道。
「兵貴精不貴多。」邵承節說道:「募兵暫停。現有的軍士,好好整頓一番,武藝荒疏、怯懦瘦弱者,盡皆裁汰。我從威勝軍中選些精銳勇武之士給你,編入州軍。他們弓馬嫻熟,戰陣經驗豐富,以老帶新之下,能夠讓樂兵的戰斗力躥升一大截。「
「遵命。」趙縠、高昭望對視一眼,又齊聲應下。
秦王還是招討使,他有權力這么做,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
「鶻巖城尹瑄已經歸順朝廷,他帳下還有兩三千人,你們要與其守望互助,共抗高麗。」邵承節又叮囑道。
「遵命。」二人又應道。
邵承節看著已修葺一新的平壤城,決定再留幾日。
時至今日,他早就不是一個人了,聚攏在身邊的文武官員越來越多,暗中輸誠的更是不知凡幾。
他也有人需要安排。他也需要酬功。他也需要打好根基。
他不用擔心父親會有什么意見,因為他沒有越線,都在許可的范圍之內。
李唐賓、盧懷忠、高仁厚
這類大將,但凡當過行營指揮使的,都會盡可能在任期結束之前安排自己人,遑論皇子?
他在蜀中已經頗有根基,在關內道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遼東道不少地方是他親手打下來的,安排自己人天經地義。
邵承節又仔細回想了下娘親的教誨,耐心、耐心還是耐心。父親已經五十二歲了,每過一年,都更衰老一分,按照娘親的話,也更敏感一分。
凡事要適可而止但這其中的度,真的不好把握,因為對于一個老人來說,標準是一直在變化的,今天能做的事,說不定明天就觸了忌諱。
邵承節煩躁地揚了揚馬鞭,比起這些,他更愿意與武夫們待在一起。但這些事又不得不做,因為武夫們也需要富貴、官爵,沒有這些,誰還為你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