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做賬
造大船,當然需要更大的龍骨。而大龍骨有兩種思路。
歷史上英國人喜歡用拼接龍骨的技術,即把小號的木料拼接在一起,做成大號龍骨。
但西班牙人不喜歡這種認為不夠堅固,在狂風大浪之中容易被折騰散架。恰好他們的熱帶殖民地十分廣闊,于是派出大量人員深入密林,每發現一棵高大通直的熱帶巨木便如獲至寶,將其砍伐后運到造船廠,加工成船用龍骨。
邵樹德覺得,以如今的技術水平,拼接龍骨的質量多半不行,且容易腐蝕,還是選取一整根的天然巨木更合適。
「臣遵旨。」馬萬鵬還是比較純粹的人,比起官員的身份,他更像一個工匠,對造船有著相當癡迷。說完這個,邵樹德讓官員們繼續討論,自己一邊聽,一邊翻看賬本。
三萬多張皮里面,摻雜了大量低價值的皮革,比如黑豬皮。
靺鞨人知道豬皮也能換谷物、烈酒之后,養豬的勁頭更高了。這玩意還得繼續采購,不能因為它價值低就不買,怎么著也能做衣服乃至皮甲,甚至應用到生產中—這些都是消耗品。
渤海其實是有兩個銅礦的,三千二百斤銅就取自彼處。
但其實也沒多少錢。一緡八百錢,重六斤四兩,鑄幣過程中的損耗與摻雜其中的賤金屬互相抵消,也就五百緡錢罷了。
山野貨、藥材的價值波動也很大。說白了,小農封建社會,需求相對穩固,你一下子供應太多,會讓價格嚴重變形。
東珠之類的其實也差不多。
總體而言,扣除各種運營支出、固定資產折舊、人員開銷等成本,內務府去年也就在遼東掙了兩萬多緡錢。
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明年多租用一些民船。」邵樹德說道:「將賬做漂亮一點。」「臣遵旨。」在場職位最高的趙植立刻應道。
「賬好看了,朕就要拉人入伙了。」邵樹德說道:「屆時內務府把這部分生意涉及到的人員、土地、房屋、船只等物事剝離出來,朕有大用。」
做賬,不是為了上市圈錢,而是為了說服「投資者」。
明年他會拉一大批人進來,籌建渤海商社。內務府以固定資產、供銷渠道、人脈關系乃至擁有的技術入股,其他人用錢、物入股(),共同經營這門生意。
女真酋豪也能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