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見解
或許這就是大興特務政治的原因,因為天子們居于深宮之內,信息渠道有限啊。「廣州那邊的軍報你也看了,如何?」邵樹德又問道。
諸路大軍圍剿清海軍,只在一開始經歷了幾次像點樣的戰斗,比如王審知攻潮州,大小十余戰,還是挺激烈的,雖然戰斗水平未必有多高。
但在經歷了一開始的戰斗后,清海軍主力損失嚴重,不得不龜縮至廣州左近。于是各路人馬次第推進,被放棄的其他州縣紛紛投降,甚至反戈一擊。
截止十一月底,各路人馬抵達廣州城郊,合圍之勢已經相當明顯了。
劉隱,基本算是完蛋了,現在就是個期貨死人。
南邊的消息一直通過加急驛遞送到北平府,邵承節自然也看到了。此時聽父親提起,說道:「福建兵其實是能戰的,都是當年河南兵南下后組建的。五管的兵,交管談不上文恬武嬉,還可以,但其他的,我看不行。」
他現在眼光也高了。
在蜀中拉丁入伍,一下子搞出了十多萬兵馬,與同樣大規模爆兵的李茂貞「比爛」,最后靠「更不爛」的部隊素質以及少許精銳兵馬,花費數年時間,依次擊敗三川各個割據實力,俘斬、迫降了十五萬以上的大軍。
但這些臨時爆出來的兵,根本入不得他的法眼,算上李茂貞的降兵,接近二十萬,最后只挑出了五萬,余皆遣散。
這五萬蜀兵在黔中威風八面,連戰連勝,軍事素質不斷提高,但在他看來,離禁軍還是差了老大一截。
經歷過多年戰爭的蜀兵都這樣了,他不認為承平多年的五管、福建兵馬有什么看頭。非要矮子里拔高子,他認為福建兵更甚一籌,畢竟王潮那幫人都是蔡賊出身,即便現在老了,退出行伍了,但被他們「蔡化」的福建部隊,素質應該還是不錯的—王審知族侄王華都從淮西南下投奔,甫一上陣便直沖劉巖本陣,殺其親隨七人,迫使劉巖倉皇逃遁,全軍大敗。
「朕是問你廣州戰局如何,別東拉西扯。」邵樹德說道。
邵承節尷尬一笑,道:「父親,劉隱必敗。他不是什么威望很高的武夫,只不過李知柔死后,各方誰也不服誰,最后互相妥協,推出了他這么個人物罷了。兒若去打,踹這廝屁股兩下,他就爬不起來。」「終日跟武夫廝混,說話也是這么副吊兒郎當的模樣。」邵樹德皺眉道。
你爹和才女廝混,說話就比你中聽,也不學著點。
()不過,話雖然痞了一點,但內在都是真知灼見,二郎是明白人。
「大諲撰已被朕擒來,下一個看來是劉隱了。打完廣州,五管罷鎮,節度使入朝,后面還有馬殷、楊渥,料不難也······」邵樹德高興地說道:「天下事,皆在此間矣。」
「諸侯紛紛西來,臣為陛下賀。」崔稅放下記錄的紙筆拱手道。
「哈哈!」邵樹德臉上的笑容鋪展開來,隨后又看向兒子,說道:「過完年后你便前往鄂州,主持針對馬殷的戰事。朕給你兩支禁軍,另有橫野、廣捷二軍,五管兵馬也會配合進擊,爭取一舉平滅馬殷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