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
他有點擔心草原諸部的輕騎兵不善戰,同時也不清楚諸部回鶻有沒有什么壓箱底的底牌,于是擴軍20%,總體還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靈州土團鄉夫怎樣?”邵樹德又問道。
“臣實話實說,不如邢州土團耐戰。”馮道答道。
邵樹德默然。
磧北草原的蕃人若南下,鸊鵜泉、可敦城的蕃兵構成了第一道防線。即便他們僥幸穿過了,也會受阻于陰山鎮兵、豐、勝二州的府兵及鄉勇,想要到達靈州確實很難了。
靈州的鄉勇,這些年確實很少上陣。尤其是在河東投降之后,幾乎馬放南山了。即便還有定期的軍事訓練,也會漸漸流于形式,畢竟人都是有惰性的,這是整體的思想上的松懈。
居然不如河北人能打了,有點過分啊!
“與朕在關中看到的情況大差不離。”邵樹德苦笑一聲,道:“如今比較能打的,大概就只有隴右、河西兩道的土團了吧。不過他們打的也是爛仗,上不得臺面。”
什么是爛仗?征討叛亂的蕃人,這就是爛仗。
像河北土團那種幾萬人齊上陣,當做正規軍的補充打野戰那種,才是有價值的鍛煉。
只可惜,歷朝歷代承平多年之后,像這種征討邊地部落獲得的軍事經驗,都彌足珍貴,這些地方的人居然能被稱為“強兵”。
強兵的標準,什么時候如此低了?
但這又帶來一個悖論。你要不要太平?如果要的話,武德就會降低。
邵樹德最近在翻閱前唐檔籍。
唐玄宗天寶年間,大唐已經立國一百三四十年了,但在隴右一帶,接連取得對吐蕃的大勝,局勢非常好,國家武力依然維持得非常不錯。
北宋在這個時候,已經是哲宗末、徽宗初。
明朝在這個時候,正是武宗上位的時候。
西漢在這時候,則是昭宣時期;東漢正處于桓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