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坑
他先派本部兵馬攻繩橋南岸的勝捷軍營壘,一連攻了三日,不克。且遭到雅州城內沖下來的兵馬側擊,甚是麻煩。
于是轉而挖壕溝,圍困住平羌水南岸的大營,開始仰攻雅州。
這一打又是兩天。
五月二十二,燕王邵明義登上城頭,俯瞰山麓。
“賊人如此仰攻很是吃虧,但鍥而不舍,或許有詐。”邵明義將張武喚了過來,問道:“如果賊人繞道后山,有沒有可能得逞?”
張武思慮了一下,道:“山高林密,沒有道路,很難迂回。”
“樵夫走的砍柴山徑呢?”邵明義沒有放松警惕,追問道:“商徒為避開稅卡,趟出的小路呢?有沒有?”
“這個——或許是有的。”張武是東川合州人,對西川這邊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聽了之后立刻喚來幾名本地商徒,仔細詢問。
“殿下,確實有兩條小路,都是樵夫、獵戶上山走的,狹窄逼仄,艱險無比。有些不法商徒也會利用這些道路逃稅。”
邵明義點了點頭。這才對嘛,潼關禁坑,最初就是逃稅的商人趟出來的路。大路之外沒小路,就像吃肉不放香料一樣不可思議。
“知道怎么做嗎?”邵明義問道。
“末將立刻遣人伏于道旁,靜候敵軍。”張武答道。
“賊人不一定會從后山來。”邵明義說道:“我也只是提出有這么一個可能而已。每條路放個數百人即可,重點在于嚇退敵軍,不至于讓咱們措手不及。從后山遠道而來,兵甲不全,糧械兩缺,重點在一個‘奇’上面,可一旦被發現,也就沒什么意義了。”
“殿下用兵果然老成。”張武一臉佩服地說道。
邵明義聽了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也是學的圣人。《新書》都快讓我翻爛了,征戰之事,來來回回就那么幾招。楊詔急著破城劫掠,又想捉住我,定然傾力來攻。你看他派出的兵馬,已經不僅僅是黎、雅蕃兵了。”
張武轉頭望去,卻見一大群裝備著鎧甲利刃、強弓勁弩的蠻兵正沿著山道往上猛攻。
南詔,并不是啥都沒有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