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
如果敵人已經失去野戰能力呢?這時候需要攻城嗎?
可能需要,因為維持后勤線的多為二流部隊,戰斗力不強,敵以上駟拼下駟,或許有機會。
但如果守軍的能力已經差到一定程度,連你的二流部隊都拼不過,甚至你十幾個人都能趕羊一樣追殺敵軍,敲敲鼓就能讓敵軍潰散,幾百個人押運著財貨,大搖大擺地回家,數萬敵軍只敢在后面遠遠跟著、看著,而不敢追上來呢?
好吧,世間可能不存在這樣的軍隊,自秦漢以來都未出現過,神策軍面對黃巢至少也敢比劃兩下再跑——實在太廢物了,讓他們去搶劫老百姓可能都干不過,委實匪夷所思。
王郊左思右想,決定蔑視一把南蠻。
我攻不下城池,就不浪費武夫性命了,去城外的村莊征集糧草,順便搶一些錢帛回來,你還坐得住嗎?
守軍還是有羞恥心的,在城頭看得目眥欲裂,有人受不了,便出兵邀戰。
三天時間內,夏軍三戰三捷,殺賊四千余人,斬將一員,俘將校酋長數十。
打到這里,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南蠻的主力部隊確實已經完蛋,可能也就西京城內還有部分經制之軍了。守御外圍城池的,多為臨時拉起來的丁壯,戰力著實有限,南蠻將官驅使著他們出戰,純屬送人頭,消耗不多的元氣。
八月十四,趙川賧、蒙秦賧相繼投降,夏軍直逼西京城下,屯于城南。
西京名叫羊苴咩城,與云南、趙川、蒙秦等賧都屬于大理府,故也稱大理城。
南詔早期,都城在太和城(今大理下關鎮),是一座山城,“和”就是蠻語中山坡的意思,大概做了四十年都城。
異牟尋時期,徙至十幾里外的羊苴咩城,位于山下,原為河蠻(白蠻)所筑,南詔修繕增筑,作為國都長達一百二十三年。隨后大長和國亦以此為西京,大義寧則回到了太和城,大理國建立后,再遷回羊苴咩。
王郊率軍抵達城外后,先派兵抓了一些俘虜,得知鄭仁旻已將幾乎所有能打的部隊都收縮回去后,對其蔑視更甚。
就這個鳥樣,有點國君的樣子嗎?放在前唐那會,連個節度使都干不好,直接就被驕兵悍將趕下臺了。
南蠻還是好說話。
八月十五,西洱河大首領、東川節度使、會川都督楊干貞率軍萬余抵達城北,并第一時間孤身入夏營,表示恭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