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
這段路總約六百五十里,倒不是很遠,但經大漠、高山,其實沒那么簡單的。
臧都保的數萬人馬只攜帶了一個半月所需糧草,于九月中旬抵達了焉耆鎮城附近。
傳說中要和他們夾攻焉耆的于闐兵只有寥寥數百騎,且正事不干,專門劫掠百姓,激起了很多人的反抗。以至于臧都保大軍一到,就有大族過來拉關系,請求庇護。
而這個大族也挺有意思,姓龍,其部落被稱為龍家部。
北魏時代,焉耆國君就姓龍,后被討平。當時的焉耆王叫龍鳩尸卑那,集兵四五萬人,被擊破。
能整出這么多兵馬,大概是傾國之戰了,能征發的男丁悉數上陣,如此推算下來,北朝時期的焉耆國大概有二十萬左右的人口。
前唐時期,焉耆國的日子算不得多好過。
作為安西四鎮之一,他們要經常出丁出糧,協助唐軍打仗,死傷肯定不會少的。最坑的是,吐蕃進攻安西四鎮,特別喜歡以焉耆為突破口。
比如,唐高宗儀鳳年間,“吐蕃攻焉耆以西,四鎮皆沒?!?br/>
垂拱年間,“吐蕃果驕,大入西域,焉耆以西所在城堡無不降下,遂長驅而東,逾高昌壁……”
安史之亂后,吐蕃又是經且末,奪焉耆。
到貞元年間,眼見著唐廷收復西域無望,一部分龍家人東遷,經年久失修、已湮沒于沙海中的大磧道進入河西。
唐武宗會昌年間,因回鶻西遷,龐特勤占領焉耆、龜茲,于此地稱汗,被稱為安西回鶻或龜茲回鶻,龍家人受不了,開始了大規模的東遷,最終大多數集于肅州,部分散在甘州、涼州、沙州。
當然也有沒走的,就是如今過來拉關系的這部分了。
臧都保是懂統戰的,立刻拉攏焉耆的龍家人,讓他們提供糧草物資,并聯絡其他小部落,共同打擊回鶻及其附庸。
解決了后顧之憂后,臧都保集結大軍攻焉耆,三日拔之。
龍家人有仇報仇,有怨抱怨,大殺特殺,歸附高昌回鶻的諸部落血流成河,若非臧都保及時制止,怕是要被殺得一個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