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主人
訓練過程中不慎受傷了,跌打損傷的藥,還是消耗品,要找人買。
再說騎馬。
馬難道不是消耗品嗎?其實也是。
練得多了,馬的消耗大,需要喂糧食恢復(fù)體力。
家里還要常年備著至少一匹膘肥體壯的戰(zhàn)馬。畢竟南蠻都知道從永昌挑選優(yōu)質(zhì)馬駒回來飼養(yǎng),用米汁連續(xù)喂六七年,待其長成后,再喂精糧,以保持狀態(tài)。
像草原牧民那種喂草的馬,又矮又小,還丑,有時候瘦骨嶙峋的,要到秋天才能膘肥體壯。那種馬,真要用的時候,好用嗎?反正府兵大爺們瞧不上。
騎乘馬倒是可以降低要求,吃草就行,有軍事行動前臨時增肥即可。
總之,供養(yǎng)武人可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花費不知道是讀書的多少倍。
太平盛世時,習武可能得不到太多收益,反而花費極大,中原的武風可能就要弱下去了。而他們這種邊疆府兵的傳統(tǒng),倒是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畢竟這里地廣人稀,土地遠遠沒到不夠用的地步。
但世事無絕對。還有一種可能會讓府兵崩潰,那就是“濫用”。
自備甲馬、器械、口糧,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集結(jié)。這樣的消耗,一次兩次不算什么,甚是三五次都還可咬牙承受,但如果年年如此,且還勞師遠征,屆時府兵就不是什么讓人羨慕的職業(yè)了,那是催命符。
可別覺得這樣的事不會發(fā)生。
有些邊地官員,他的水平非常低。
像張虔陀,他就要玩閣羅鳳的妻子,搞得云南連年戰(zhàn)爭。
像前唐范陽、平盧的官員,動輒打罵蕃人酋豪,或者索賄乃至逼死人,導致邊疆戰(zhàn)事不休,永無寧日。
現(xiàn)在是政治清明,但以后呢?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