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第一發(fā)
愿意干這些粗笨活計的兵可不多,也就新來的人好說話。沒當過兵,沒受過軍中舊習氣的熏陶,支使起來就是方便。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你干過一次雜活之后,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地里的麥子長勢很好。下田畝收不會低于八斗,中田鐵定在一斛以上,甚至一斛二斗,上田畝收當在一斛五斗到兩斛之間。
高昌的土地并不貧瘠,這里缺的是水。而只要有井渠灌溉,收成基本都能得到保障。
兩千新兵彎著腰,揮舞著大鐮,將一捆捆的麥子割倒、捆扎起來,放在田埂旁。
另有一些人拉著馬車過來,將一捆捆的麥子裝車拉走,脫粒、揚塵、晾曬一條龍。
大伙忙得熱火朝天,仿佛忘記了此番西行的目的。
收完麥子的田地里,婦人、小孩走了進來,彎腰撿拾起遺留在田中的麥穗。
這些地現(xiàn)在還是官田,但事實上早已分出去了。
收完這茬糧食后,他們這些鎮(zhèn)兵家屬就可以過來認領(lǐng)各家的田地。接下來,或直接開種冬小麥,或等到明年正月下旬、二月初的時候種大麥,或者再等等,到二月底的時候種春小麥……
隨你自己心意,愛怎么種怎么種,從今往后,這就是私田了。
鎮(zhèn)兵是職業(yè)武人拿的錢不如禁軍多,大概只有七八成的樣子,但也足夠生活了。家人還分了地,就在各處軍營、城鎮(zhèn)附近,有新修的井渠灌溉,勤勞一點的話,每年能打不少糧食。
如果有了空閑,再把自家宅院改造一下,平整出一些菜畦,弄一處葡萄園,日子就有滋有味了。
唯一的缺憾就是夏天太熱了。
但怎么說呢,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夏天那兩三個月,熬一熬也就過去了,至少冬天比較暖和啊。
中原要到春社節(jié)過后才會春播,這里有時候元宵節(jié)前后就能春播了,最晚甚至可在十月底收最后一茬糧食,農(nóng)田利用率極高。只要能維持得住地力可勁種就是了。
六千鎮(zhèn)兵及其家屬,總計兩萬八千余人,就此在西州諸縣、軍城安下了家。再加上重新普及的驛站體系,遷移而來的工匠、文人、官員、商徒等各色人等,在一年的時間內(nèi),西州的人口結(jié)構(gòu)得到了極大的改變。
現(xiàn)在這總計一萬七千戶人口中,中原移民已經(jīng)占到了四成以上。考慮到他們是統(tǒng)治階級,以及高昌本就相對“唐化”,隨著教育的持續(xù)推行,這里的面貌會一點一滴地改善,最終成為大夏經(jīng)營西域的核心——至少在前期這二三十年,高昌的地位無法動搖。
而在高昌東面還有個小一號的“高昌”,即伊州。